“陛下,臣谨遵陛下上次诲。不以复国为拘泥,要新朝新气象,臣与姐姐、弟弟及两班大臣商议,准拟迁都汉阳,改名为汉城,以为新都。”
刘浩然心里一愣,还是和历史上一样,不过金氏兄弟这般考虑是因为汉阳拥有优良的海港,便于大明的海上连通,而且开城在现在的高丽版图中太靠北了,不利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统治。
“嗯,我知道了。”
“陛下,请为高丽新国赐名!”
赐名?刘浩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沉吟一会说道:“你们可有拟定的国号。”
“碎禀陛下,臣等斗胆拟定了两个国号,一是长泰,二是朝鲜。”
“可有什么意义?”
“回禀陛下,长泰今福建漳州乃臣先祖脱逃新罗在天朝登陆之地,并在那里居住了两百余年,后才转居泉州。取长泰之名以纪念此事。感念天朝对我金氏一门的庇护之恩。朝鲜乃是算子朝鲜古号,以窝意高丽祖源也是来自天朝中原。”
刘浩然想了想,还是朝鲜这个名字比较顺耳,迁都汉城,历史已经回到原本的路上,再叫朝鲜也无,所谓了。
“那就叫朝鲜吧。”
“臣谢陛下赐国号!”
“陛下,臣想遵大明新法继续改制。”金英浩码着胆子提出最后一个请求。
刘浩然默然了许久,殿中的寂静让站立在下首的金英浩不由地冒出冷汗来了。
“还是缓一缓。当初我在江南行新法是死里求生,天佑大明,一路跌跌撞撞终于走到今日这步,可是其中艰辛还时常让我夜不成寐。新法风险太大,让我耗费了心血。而今高丽。不。朝鲜正是欣欣而上之时,不必为新法而行大险。待我大明摸索得法。再行之朝鲜。”
金英浩听出刘浩然话中的意思,除了当时江南和现在朝鲜大不相同外。刘浩然还指出自己为行新法几乎是竭尽全力,如果金英浩觉得他胜过自己,大可照着效行就走了。
不过金英浩和他的姐姐弟弟一样。对刘浩然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当然不会觉得自己能胜过刘浩然,既然如此,朝鲜的确不是效行大明新法的时候。
“是的陛下,臣遵旨。”
“朝鲜新立,可遵前宋制,只是你们地方小,人口不多,用不着搭那么大的架子,中枢、地方官署可从简而行。”
金英浩听得一句便点头一下。
“还有就是现在朝鲜与大明关系密切,虽然政体暂时不同行,但可先行经济一体化。”
“陛下,这经济一体化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朝鲜可通用大明货币。大明与朝鲜可关税一体化,也就是说大明与朝鲜之间互免关税,而大明在朝鲜出口转运他国的货品等同在大明境内出口,关税归大明,反之朝鲜在大明境内出口转运他国的货品。关税归朝鲜。详细规章届时要你好好与工商部、计部合计一二。”
金英浩听完后不由心里一动,现在的朝鲜,过去的高丽一直是以前宋、元廷的货币为硬通货,所以这货币一条不必说了,这互免关税,关税一体化在他看来则是朝鲜大占便宜。
凭借大明发达的海运和商贸,货品从你朝鲜过也行,不过也行,但是朝鲜搭上大明这条大船,直接向南海、西洋出口货品,这其中的利们可不小。金氏原是泉州的海商出身,加上金英浩兄弟在南京读了几年书。知道大明商人的厉害。
“臣多谢陛下为朝鲜指出一条明路。”
刘浩然含笑不语,金英浩再聪明,也不知道有时候经济侵略比武装侵略更厉害,凭借大明雄厚的经济实力。朝鲜那点经济实力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绑上大明这艘船,一旦朝鲜百姓习惯用大明商品,习大明文化,遵大明之法,也就跟大明一省没什么区别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宫内
10720帝国的荣耀第一百九十九章宫内
达走金英浩后,刘浩然觉得有点闲暇了。在书桌上一扫甲叭儿角落里放着一叠纸。他顺手抽出来,上面密密麻麻地全是蛇头小字,字体虽然极力工整,但是却满是幼稚之气。这正是刘焕章参加完那日诗词会之后,遵循父皇之意抄录下来的。
虽然他会后得到了一份抄录副本,但是刘焕章还是耗费了半个晚上的时间将这上百诗词亲笔抄录了一份,第二日送呈到刘浩然案前。只是刘浩然这几日忙于国事,一直没有看完。
细细看下去,刘浩然发现这大半诗词都是歌功颂德之辞,想来这些参加文会的文人不仅想在宋镰、刘基、孔克坚等学冠天下的大名士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想在太子刘焕章面前一鸣惊人,博得这位年少储君的青睐,然后平步青云,所以他们个个都拿出十二分精神,诗词做得是花团锦簇,对自己的伟大功绩以及大明的欣欣向荣不遗余力。
当然这些能被邀请参加这种文会的文人不要说才高八斗,起码也有四五斗,这歌功颂德诗词真的用字讲究,无一不求精巧,无一不自经典。由于太深奥了,很多句子和词刘浩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甚至有不少生僻的字他都不认识。
对于这些诗词,刘浩然只是一扫而过,不过其中还是有几首好诗和入得了眼的,如一位叫吴临江写得《采莲曲》:“莲花如锦叶如盖,芳香自送摇清簌,疑有天孙为弄梭,不然洛浦飘衣带。采莲采莲夏复秋。青青苇岸忽白头。徘徊不觉露华湿,独喜红芳载满舟文采虽不怎么样,到也做得四平八稳,略有清新之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