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被忽略的夏时安和陶希言坐在一边,看着武官们“丑态百出”,一向持礼为重的夏时安不由忿忿低声说了一句:“果然都是武夫,粗鄙难耐。”
陶希言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答言。
此二人是江南学派重点培养的对象,可惜虽然两人文采横溢,算是江南新一代的名士,可是对大明现在重视的律法经济之学却不擅通,参加司政考试只能勉强过,庶吉士更是连边边都摸不上。不过幸好有江南学派一帮老夫子鼎力相助,宋濂、刘基等重臣看在理学一脉上也颇有照应,司政没两年给他们弄了个浙江省待制,然后又转到礼部历练,终于分别升上了正从五品官职。可是要想再进一步,得天子制书(按照大明律法,从四品以上官职必须由皇帝以制书亲自授予)却是难于上青天。毕竟两人不是庶吉士出身,又不是简在帝心的俊才。
于是江南学派的大佬们一合计,极力推荐两人出使漠北。这虽然是趟苦差,但是能够在这不世之功里沾点光,以后自然会升迁容易。
夏时安看到陶希言没有答话,不一会又忍不住低声道:“圣上对这些武夫太纵容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陶希言不好再保持沉默了,低声简言:“现在四方未定,圣上还要倚重他们。”
夏时安笑着点点头,继续说道:“惜辞甚是,说到这治理天下,还要靠士大夫,前朝太祖皇帝武夫出身,天下平定后还不是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现在圣上只是权宜之计,将来还是要回到文治的路上来。”
陶希言知道夏时安对自己的话理解有所偏差,但是却没有出言辩明,只是点头附和。他知道夏时安不仅诗词做得好,对理学更是颇有造诣,深得江南学派领袖之一宋濂的器重,反观自己,宋濂、刘基都说自己“内忌而外宽,谋深多权变,又有雄豪之志”,不是很喜欢,所以陶希言对夏时安是避其锋芒。
与士大夫共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是天子一人的,谁与你共天下?陶希言知道,与士大夫共天下,只是文人自己的意yin而已。再说了,当今圣上,谋深似海,谁又能看得清楚他的心思呢?
看着夏时安脸上露出的笑意,看着常遇春、濮英等人的眼神不由露出鄙意,陶希言的心里只是冷笑几声,继续保持着沉默。
一番吃喝玩耍之后,朵忽迷儿凑了过来,向夏时安、陶希言拱手道:“两位上使大人,这册封一事定在何时,我等也好做些准备。”
夏时安一时抓瞎了,他只负责宣读诏书,至于这册封仪式按照刘浩然的意思则是听常遇春的安排,毕竟人家要负责整个仪式顺利、安全地完成。
问题提到常遇春那里,他喝了一口酒道:“陛下给我一封书信,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算过,下月初四是个黄道吉日,就定在那一天。”
大家一听便安下心来,既然皇帝陛下特意请天文台算了黄道吉日,说明陛下对此事的重视,自然要遵从旨意。再说了,六月初四离现在不到十天,这几天还等不了吗?朵忽迷儿、马马速该、嘉度奴特心里反而暗喜,这空出来的时间刚好能让他们拉拢结好明军将领军官和上使。
一直站在一边的陶希言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六月初四,丁亥日,黄道吉日?”
第二百零八章 丁亥日
明历六年六月初四。丁亥日,宜沐浴、入殓、安葬,忌开市、安门。
这日一大早,兀鲁回河畔是彩旗招展,朵忽迷儿、马马速该、嘉度奴特三人将自己最好的衣服都穿上了,身上也挂满了金银珠宝的饰品,在他们身后,则是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漠北草原贵族。按照流程,当朵忽迷儿被大明皇帝正式册封为罕不答汗和义宁王,马马速该被册封为顺安王,嘉度奴特被册封为和宁王后,这些贵族也将被大明皇帝正式授予宣慰使、千户、百户等官职。有了这些官职,他们就可以正式划定地盘,清点子民,安心做起“土皇帝”来,因此他们也是翻箱倒柜地找出华服穿上身上,唯恐失了礼仪。
册封地点设在兀鲁回河畔,离明军营帐只是咫尺之远,这里早就搭好了高台,做好了一切布置。
朵忽迷儿三人早早地赶到了这里,他们的儿子贵力赤、阿鲁台、马哈木紧跟其后。在场了除了数以千计的大小贵族。塔西措木寺的措南喀巴大喇嘛、嘉多密山寺的善行多巴大喇嘛均在场,甚至连大萨满师别勒吉、德昭云寺的嘉木喀佑大喇嘛、苏轮布德寺的嘉措细木大喇嘛等草原上德高望重之人也都应邀出席。
离预定的时辰还有半个时辰,明军大营有了动静,先是持旗骑兵,他们身穿板甲,外披红衣,持着大明国旗、军旗走在最前面,接着是三千火枪兵,穿着红色的军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如林般的走在第二。接着是一面大旗,上书“奉旨漠北册封钦差”,在大旗后面是骑马的夏时安,只见他头戴三梁冠,银带钑花,佩药玉,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身穿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下为赤罗蔽膝、配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脚着白袜黑履,神情肃穆,双手捧着一道文书。
陶希言衣着差不多,紧跟其后,也是一脸肃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