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将军的三万骑兵,按理说应该赶到了这里,就算发生了什么变故,也应该在此不远处。就算他们来不及堵上缺口,我相信邓将军会随机应变,做出恰当的安排。”冯国胜不在意地说道。每一路明军都有军情司熟悉这里路线的情报人员带路,就算一时迷路,在这里来回侦查熟悉了数遍的情报人员也会很快做出反应,将部队带回到正路上来。
赵大勇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知道邓友德也是一位有智有勇的大将,面对这种情况,他会做出最合适的对策。
“将军,各团已经待命。”副官上前禀报道,这意味着五万明军随时可以作战了。
“全军展开,准备迎战,并且缓缓前压,压缩敌军的活动空间!”
“是!”
不一会,早就架设好的二十门野炮全部开炮,炮弹呼啸着落在了漠北骑兵中,开花弹爆炸飞溅出的弹片横扫着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就打倒了上百人。而大队明军也队形一变,前面组成三排队列的一线部队,后面各营迅速从纵队展开成菱形队形,这扩大的队形无形中将刚才还留有的空隙无形中挤得密不透风。三排一线的前队继续前进,各菱形队也跟着缓缓前进,而且各队的空间也在缓缓扩大,并显得参错有差。
看到这情形,格哈木台知道,自己该做出抉择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兀鲁回河(四)
格哈木台做出的抉择与冯国胜所料的差不多。他将三万出头的骑兵组成两个梯队,最精锐骁勇的卫拉特、阿苏特部精兵在最前沿,准备用这把尖刀从明军队形中撕开一个口子,然后第二梯队的大队人马跟着一涌而出。只要离开这个包围圈,这些步兵就拿他们这些骑兵没有办法了。
也正如冯国胜所料,格哈木台深知这三万余骑兵的价值,这些人都是各部族的勇士,也是这些部族军队的骨干和支柱,要是他们折在这里,就算各部族还有青壮男丁,也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足够的战斗力。所以在失去大部分贵族首领的同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失去这些人了。
格哈木台知道,要想突破这数万明军用枪炮组成的防线必须付出不小的代价,但是在他想来,自己三万精骑要想吃掉击败这数万明军是不可能的,但是想突破一个缺口却应该是较容易的事情。这不是偏见,而是数百年的一种惯性思维。
格哈木台的命令引起不少将领的不解,为什么不向没有防守的缺口突围,反而要迎着明军的枪炮口去送死?
格哈木台黑着脸反问道:“明军难道没有骑兵吗?按道理说这么大的行动他们应该有骑兵参战,可是他们的骑兵都到哪里去了啦?”
众人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谁说明军没有骑兵?每年一次的暴雪行动就是例子。大家都是打过仗的人,明白一旦冲出缺口反而是漠北骑兵最薄弱的时刻,因为人一旦脱离危险,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再去战胜危险,而是离危险远远的。这个时候大队明军骑兵再杀出来,漠北骑兵估计鼓不起三分之一的勇气去迎战,只会想着如何逃命,届时将是一场灾难。而且一旦漠北骑兵分散逃走,占人数优势的明军可能会分队追击,咬着尾巴对自己穷追猛打,在草原上骑兵最大的敌人就是骑兵。
如何权衡下来,只有向北逃去,虽然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是可以出其不意地摆脱明军的骑兵伏击,等他们反应过来,自己早就逃出上百里了。在草原上,数十上百里的距离足有让追兵追之不及。
“进攻!”格哈木台当机立断地下令道。
看到漠北骑兵对自己发起了进攻,冯国胜不由舒了一口气。战场对决,除了要斗智斗勇之外,有时候还要堵上一把。冯国胜针对漠北骑兵统领主将格哈木台的性格和现在他所处的环境设下疑云和圈套,但是在敌人中计之时,一切都是未知数。谁知道格哈木台会不会在一念之间改变主意?
五千精锐的漠北骑兵组成一个强大的锥形进攻阵形,向明军呼啸着冲去,首先迎接他们的是三十门野炮,他们这次打出的是散弹,铺天盖地的铅弹在两三百米的距离呼地一声扫倒了数百人。接着是前队三排齐射,在这一百米的距离里。三千发铅弹足以形成一道弹幕,数百漠北骑兵又倒下了。
仅仅不到几息的时间,五千漠北骑兵几乎丧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这足以让后面紧跟着的格哈木台郁闷不已。但是接下来的情景却让他大喜过望。
三千前队明军以队为单位,迅速收缩兵力,以两三门野炮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小方阵。他们依然是三排队列,最前排蹲下,手里的滑膛枪后两排斜举着,笔直的刺刀高高地挺在空中,闪烁着慑人的寒光,后面两排士兵则在紧张地装填弹药。而前队这一收缩,一下子就空出了许多空隙,直通向明军军阵腹地。
前面的漠北骑兵策动着坐骑向前冲去,他们的坐骑都是久经沙场的战马,面对着如林的刺刀它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危险,加上刚才火炮轰鸣和火枪齐射的“恐吓”,不少战马嘶叫着向周围跑去。而骑兵也清楚自己一头撞上去的后果,顺其自然地任由战马从空隙中冲了过去,只是顺便向旁边的明军士兵挥舞了几下弯刀。可是由于距离太远,弯刀只是在空中乱劈了几下,然后呼哨着就冲进了明军军阵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