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浩然干脆在内政部设立理计厅,专门负责对诈骗、走私等经济犯罪进行打击。消防设立是由于去年南京城东市一场大火差点酿成大祸,幸好有驻守的大内亲军、南京陆海军官学院的学员冲上去了。这一事件让刘浩然意识到,随着大明的发展,各城镇将开始逐渐繁荣,届时一把火烧起来,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可能瞬间化为灰烬,不得不重视。边境局的出入境管理也是从户部分过来的,现在进出大明的人越来越多,必须由一个强权部门来执行这一事务了。
内政部分设的各厅直接指导各省、府、县的巡检机构工作,而各地的巡检刘浩然也做了调整。省设内政厅,府县设内政局,专门负责各地的社会治安等工作。
刘浩然还提出新设南京内政大学,各省设立内政专学,专门为内政机构培养人才。刘浩然将各地的巡检分类,一是巡捕,专门负责社会治安,平日四处巡逻,处理地方和道路的应急事务,预防和阻止犯罪,相当于另一个世界的巡警和交警;二是刑捕,专门负责侦查已发生的刑事案件,侦破后交由都察御史官署公诉;三是户检,也就是负责户籍统计调查以及百姓日常纠纷调解,相当于另一个世界的户警加片警。因此各县内政局分设巡捕队、侦缉队、户检科和消防队,各府内政局则分设巡捕处、侦缉处、户检处、消防处和理计处、理计队,各省内政厅分设巡捕局、侦缉局、户检局、消防局、理计局、边境局,负责对下属巡检局的工作管理和指导。
刘浩然按照另一个世界的警衔制度为内政部设定了相应的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一级、二级、三极巡检,一级、二级、三极检正,一级、二级、三极检司,一级、二级、三极检点,正都检、副都检。
按照刘浩然的规定,各级内政局(厅)主簿、主事、佥事有权调动当地平级的巡防营,如县内政局主簿可以调动当地的巡防队,府内政局主事可以调动该府的巡防营,省内政厅佥事则可以调动该省巡防司下辖的所有巡防营。
法务部被分出很大一部分权力后,它的主要职责没有变,依然负责保障律法的施行,维护官府的律法利益和保障律法对所有百姓的权益,依然下属典狱司、民权司、法务司和调查局;依然对监狱、特赦、假释、司法宣传等管理工作,调查局依然是通过调查违反刑事律法和重大案件的行为来维护律法,保护我朝免受敌对势力奸细破坏活动的威胁,在律法允许的范围内为中枢、各省、府、县官府提供执法帮助;依然承担国家“法人代表”的职责,而民权司则多了一项权力,对内政部这个强力执法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
另外一个负责监管内政部行为的机构则是都察御史官署,按照刘浩然提出的新规定,内政部门只能依法拘留百姓三十六个时辰,要想正式逮捕起诉,必须经过地方都察御史的批准,刑事案件也必须经过拥有国家公诉权的都察御史才能向按察司提起诉讼。而都察御史除此之外,有权阻止内政部门任何一项违反律法的行动。
3Z有你更精彩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调整(三)
第二百一十八章大调整(三)
…叫小浩然对地方行政机构也做出了调整,由于此前官职品嗽儿竹不是很合理,严重的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使得中央权柄过重,而地方力量太小,无法制衡。毕竟很多政策、律法都是从上而下而来。地方权职太小就不敢得罪上官,只好诺诺唯命从事,许多错误也不敢提出和反驳。
因此刻浩然准备将的方官员的品轶升上去,根据他的调整方案,各省布政使为行政主官,参政为行政副职,原本的一省一个布政使、三四个参政继续保留,重要的职能厅,如内政厅、吏务厅的金事加参议衔,直接组成省布政司参议会。而加参议衔的全事则比一般厅的全事高半级;府县也是如此,府衙由知府、同知、加协赞衔的主事组成府协赞会,县衙由知县、县承、加协理衔的主簿组成县协理会,各自为各级地方处理政务的最高机构。
副相大学士为从一品,只有首相大学士为正一品;直学士为正从二品,各部尚书为正三品。侍郎为从:品;各省布政使为正三品,参政和加参议衔的全事、首府知府为从三品;知府为正四品,同知和加协赞衔的主事、首县知县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五品,县承和加协理衔的主簿为从五品;各县局主箔为正六品,副主簿从六品,各县局下属科室主官佐郎、乡正为正七品,副佐和乡保(副乡长)为从七品;八品和九品不分
从。
大家仔细看了一下。很多宦海沉浮的官员很快就看出名堂了,首先这各省布政使、参政、参议都无形中升了一级,和阁部的尚书、侍郎都是平级的,而知府、同知和各省职能厅全事、阁部的诸司员外郎都是一个级别的。看来皇帝陛下是准备加强地方权职了。
以后到地方去任职。这才算是一员封疆大吏了,不像以前,与阁部大佬们品级差了一级,都不好意思抬头了。
第二是这升职看来要分为几个关键门槛了,按照调整的制度,司政考举成功后,一年“见习期”一过,自然是九品,优秀者直接为八品。熬两年磨堪期,升到正从七品是个关键,表现好的,动作快的,下到乡里当个乡正、乡保。正从七品就到手了,比别人要快一步。要是差一点,恐怕只能多熬一两个磨堪期,上司看在你资历足够的份上,给你一个从七品级,可是不到乡里历练,恐怕没有那么顺利升正从六品,迈过第二道门槛。毕竟正从六品都是佐郎官,都是有些实权的。从正从六品升正从五品是第三道门槛,而且难度极大,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升上来。正从五品升正从四品,恐怕更难,只有升上四品官,你才算是踏上仕途青云。要是能升上正从三品,那真是要万中挑一。想到这里,这些人不由想起那些国试庶吉士,翰林院一年下来,直接授正从六品官,比人家足足快了好几步,就算考不上庶吉士,一个中举起码也是正从七品,比省试的举子们快两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