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大调整,众人并不在意,枢密院历来是刘浩然和军方的自留地,别人想插手也插不进,而且也不敢插手。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接下来的内阁和地方调整。
谁知道刘浩然在军方调整之后首先召见的是陆军部尚书刘基。
“伯温先生,你看谁可为相?”刘浩然开门见山道。
刘基心头一突,连忙拱手答道:“回禀陛下,此关系国之重器,臣不敢擅言。”
刘浩然笑了笑道:“伯温先生真乃谨慎笃实之人,你算得上我的老师,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然如此,不如我说,你只管答好与坏。”
“臣遵旨。”刘基无可奈何地答道。
“汪朝宗可为相否?”
“汪大学士处理机要。屡献忠谋,是为大才,然为相似为浅
“胡惟庸可为相否?”
“明大人志向远大,臣不敢揣摩。”
刘浩然眼角跳了跳,但依然面带微笑,继续问道;“杨希武如何?”
“杨大人才能甚高,然器量似”
刘浩然便不再说了,只是点点头:“我知道了,多谢先生的金玉良言。”
第二百六十四章 谁胜谁负
小基出宫现自只的后背都湿透了。回到家中,纹宋谦早就候在府中,看到刘基脸色惨白,不由惊问道:“伯温,何致如
刘基喝了一口热茶,定定神道:“陛下把我放到火上烤。”
“伯温何出此言?”
刘基便将经过大略说了一遍,宋源听后不由皱眉道:“陛下这是何意?”
“如不出我所料。陛下与我此番对言,不多时必将传至这四人耳中。”
宋源脑筋一时转不过弯来,思略了一会突然言道:“难道说伯温和这四位将授大学士?”
“应该如此,不过还不敢确定。”
宋谦不由皱眉道:“既然如此,陛下为何在你等之间埋刺呢?”
“汪朝宗历为李百室副手,两人关系密切,胡惟庸又是李百室一力提携,而杨希武又与李百室多有不合,与我等江南文人关系密切,故而我若帮杨,则汪、胡力拙,若我持中,则可能会势均力敌。大学士各责一职,上有陛下和首相协调,互相有刺又如何?”
“那谁会为相?”
“不会在我等五人中,依陛下此番言行,估计当与我江南文人关系密切之人。”
听完刘基的话,宋谦思量了一下,得出了好几个人选,但是却都不敢肯定,只能长叹一声道:“圣意深似海啊!”
接着刘浩然找汪广籽炎话两人密谈近一个时辰,会谈结束后,汪广洋面带微笑出宫。即刻投李善长府邸拜访,与李善长会谈达两个时辰后才回家。回府后下令紧闭府门,不见任何客人。
接下来刘浩然找胡惟庸、杨宪、孙炎、夏煜、朱元璋、宋思颜等人谈高。南京城众人睁大着眼睛,密切关注着,然后在暗的里揣外,这届内阁大学士当是哪几人,直学士又当是哪几人。
正月三十日,刘浩然在资政院召开全体御前会议,首先他宣布诏授李善长为金紫光禄资政大夫,出掌资政院,冯国用、汪广洋、陈遇、周祯为银紫光禄资政大夫,同掌资政院,陶安、李习宋思颜、郭景祥、范常等十人出任光禄资政大夫,并指定致仕从三品官二十五人,封爵贵族如孔希学、朱升等一百二十人,地方贤达及各界“精英”如两院一馆院士一百人为荣禄资政大夫,总计三百六十人。
刘浩然接着颂布《资政院法》。阐明资政院职责。资政院的主要权力为立法权、质询权和弹劾权。按照《资政院法》规定,内阁有立法的提议权,即内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部法律的草案,交由资政院审核通过,而光禄资政大夫单人或荣禄资政大夫三人以上也可提交法律草案;资政院满三十人可开会,审核和通过律法草案;资政院表决通过律法程序为三读。
首读,内阁阁员或资政大夫在资政院会议上当众提交律法草案,解释立法的原因,即可进入二读,二读,即资政院组织相应的资政大夫及两院一馆院士等专业人士进行专门的研究,而与军务有关的则听从枢密院意见,并听取与该律法有关的民众代表的意见,然后开始进行辩论。赞同的,反对均可提出意见,如需要修改的则进行修正,然后资政院进行表决,看是否进入三读。
三读要求与会资政大夫人数必须达到一百人以上,与会人数超过一半赞同便可通过律法,然后提交给刘浩然批准,再由资政院颂布天下。
质询权,资政大夫有权对内阁和枢密院的治政或军事行动提出质问,如果是资政大夫个人质问,则内阁或枢密院只需回文给资政大夫个人即可,而一位光禄资政大夫或三位以上荣禄资政大夫即可提出质询案,即代表资政院向内阁或枢密院进行质问。内阁和枢密院必须指派一位负责被质询事务的阁员或都司到资政院进行答辩,不过需耍遵守国家保密法和军事保密法等规定。本站折地址已更改为:防咕,洲敬请登陆阅读!
如果资政大夫们对答辩不满意,便可提出弹劾权,从理论上来将,弹劾权可针对某一个位负责具体事务的内阁阁员,也可以针对全体内阁,针对某一位阁员的弹劾案必须有一百位资政大夫出席,赞同者超过一半即可通过,内阁必须对该名阁员进行解职;针对全体内阁的弹劾案必须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资政大夫出席,与会者超过三分之二赞同即可通过。通过的弹劾案由金紫光禄大夫递交给刘浩然,然后由其宣布解散内阁,重新任命大学士、直学士和各部尚书侍郎,重新组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