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拆迁工_巡洋舰【完结】(588)

  慈禧太后点点头,说道:“着袁世凯,哀家也打荣禄那里听说过,倒是个打仗的料儿,不过却是很善于钻营,需防着他点儿!”

  怀塔布问道:“太后的意思是……”

  慈禧太后看了几人一眼,说道:“原本哀家就没有打算在阅兵时动手,如今既然皇上要向哀家动手了,那哀家自然不能再坐以待毙!”

  自从慈禧太后听到光绪帝联合袁世凯想要反制她的消息后,慈禧太后的心中便彻底放弃光绪帝了,原本的那最后一丝的感情也被扯断。

  虽然不知道袁世凯的新军战力如何?但是既然是仿照外**队建成的新军,自然要比国内现有的八旗兵强多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崇礼说道:“没错,原本太后还想给皇上一个机会,迟迟不想跟皇上摊牌,但是如今皇上意欲对太后动手,不把太后放在眼里,不把祖宗社稷放在眼里,我们就再无顾忌,臣崇礼恭请太后训政!”

  说着崇礼带头跪了下去,众人自然知道慈禧太后最好面子,这事情到底是非曲直,哪个心中不明白?于是纷纷跪倒扣请慈禧太后训政。

  慈禧太后旋即任命崇礼为京师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鸟枪营,刚毅掌管键锐营。崇礼、怀塔布、刚毅等人均是实打实的顽固派,同时命令直隶总督荣禄秘密监视袁世凯的新军动向。经过这一番调动,后党已牢牢掌握北京地区的防务,而光绪帝却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将领

  新旧两派势力的斗争已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但是,如今对付的是皇帝,即使是慈禧太后也不能无故废掉光绪帝,属下们自然要有所顾忌。

  借口!

  没错,后党目前就需要一个借口!

  果然口来了!

  自刘光第等人进入军机处后,使康有为等维新党人更加活跃。康有为跟刘光第商议,建议光绪帝开勤殿,令维新人士入值其中、讨论政事。

  光绪帝同意,并定于八月二十三日赴颐和园请示慈禧太后。康有为于二十七日得知光绪帝决定开懋勤殿,于当晚觅人缮折推荐维新党人入勤殿。宋伯鲁于二十八日上折(该折为康有为代拟)致靖、王照于二十九日上折。三折分别推荐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黄遵宪、徐致靖、麦孟华、宋伯鲁等。朝廷欲开勤殿事很快传扬开来。

  “开懋勤殿,选才行兼著者十人入殿行走专预新政!”

  这风声一传出来,不但是国朝震动,就连外国人都十分关注。

  清代康熙、乾隆、咸丰三朝均曾在懋勤殿召对九卿科道。光绪帝企图以“前朝故事”来说服太后,实则想借开懋勤殿引入新人并且摆脱太后的控制。

  慈禧太后对此也非常敏感,对开懋勤殿事要查个究竟。八月二十八日宋伯鲁的奏折和二十‘九日王照的奏折均当日“奉旨暂存”是因为开懋勤殿尚需征得太后同意。

  二十九日光绪帝遭太后严斥,这两折已无意义。

  此时光绪帝进一步感到自己和维新党人处境危险所以又发出两道谕旨,一为明谕,一为密诏,令康有为迅速出京赴上海督办官报。

  康有为不过一总理衙门章京,督办官报也是小差事,但光绪帝却发出一道明谕促行并且还特别申明仅召见过康有为一次。

  密诏则是光绪帝委托德玲偷偷带出来的,要康有为“迅速外出可迟延”。

  这两道诏书说明形势更危险了。康有为在第二天夜晚见到明谕时即“知祸作矣”他所说的“祸”是指八月二十二日清廷发布训政诏和拿办康有为令,他当时和后来都不知道“祸”已作于九月初三日这天起光绪帝已失去了处理政事的权力,改由太后处理。

  自九月初三日“还拟定办法,恭呈慈览,俟发下后再行办理”。这种变化表明光绪帝已不能自行处理日常政事,他仅能“拟定办法”,然后向太后请示,待太后同意才能办理,权力已转到太后手上。

  可以说事实上初三日已经发生政变。

  不过维新派显然过于高兴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光绪帝去了颐和园一趟,实际上已经被软禁。之所以还没有动手,是因为后党不想打草惊蛇,而是准备一举消灭帝党和维新党。

  风向变了!

  京师里的最敏感的墙头草们顿时感觉到了事态的不对劲儿,纷纷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而老百姓们也都纷纷闭上了嘴巴!

  国事!

  在时局紧迫之际,光绪皇帝特地密诏给康有为,称:“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愿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尔等与林旭、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

  连光绪帝都秘密发旨意了,维新派们自然也清楚了事态严重了。

  维新派听说顽固派策划提前发动政变,废黜光绪,于是决定孤注一掷,让袁世凯迅速返回天津,举兵勤王,杀荣禄,派兵包围颐和园诛杀慈禧。

  他们把皇上的命运,他们自己的命运、连同整个新政的命运全都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9月15日,袁世凯前向光绪请训回天津,刚离开京师水关,便得知京师内部兵马调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