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拆迁工_巡洋舰【完结】(876)

  轰轰轰!

  数十发炮弹在“初湘”号的舰身上爆炸,本已经舰身破裂多处,钢甲防护残破不堪的“初湘”号,此玄再也无法承受的住如此猛烈的炮弹冲击波。中央龙骨纷纷断裂,整个“初妆”号舰身顷玄间四分五裂。支离破碎。

  艘一万三千吨级的全钢制战列舰,竟然被打得支离破碎,可见其何等的惨烈。帝秦海军足足命中了“初湘”号三十多吨的各式炮弹。

  加到一起的话,足以顶得上一枚洲际导弹的爆炸当量了。

  与此同时,帝秦海军第二战队北京号,奉天号、吉林号,哈尔滨号四舰,迂回机动到“扶桑”和“壹歧”二舰之间,猛烈攻击“壹歧”

  号。

  经历了惨烈的激战后,“壹歧”号已经伤亡惨重,大多数火炮都无法射击,整个舰身到处一片狼藉,火焰肆虐,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四周炮弹激起的海浪打在甲板上,顿时变成了血红色。

  轰!

  又是一声剧烈的爆炸,北京号的一发xち毫米炮弹贯穿中央烟白后面的知板,直接击穿两层甲板后爆炸,正好炸毁了“壹歧”号的弹药佳送待装置,多亏因为人少,无法保证弹药供给,否则的话,爆炸之处说不定就有几枚炮弹爆炸了,那样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不过,这样以来,炮弹传送装置坏了,重达叨公斤的主炮炮弹根本无法靠人力装填。几炮打光剩余炮弹后,“壹歧”号的前后主炮同时熄火。

  “壹歧”号舰长得知后,只有无奈的叹口气。

  他已经尽力了,此刻的海战结果基本已定,六艘唯一可以抗衡帝秦海军的战列舰,如今已经战沉三艘,被俘一艘。仅有的两艘现在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已经非人力所能抗拒了。

  于是命令士兵打开进水阀门,自沉战舰。

  发现“壹歧”号自沉之后,第二战队便放弃了对“壹歧”号的最后打击,除了没有必要外,也是考虑到自身的战损,以及战舰本身的损管问题。毕竟战舰是消耗品,伤敌一千,自损五百。

  不理缓缓下沉中的“壹歧”号战列舰,第二战队四艘战列舰炮口立玄转向右舷,瞄准最后一艘抵抗中的战列舰一“扶桑”号。

  同时,帝秦海军第一战队也转了半圈,绕回到靠近“扶桑”号北面凹米左右的位置,调整射击诸元。准备配合第二战队,前后夹击“扶桑”号,一举击沉它。

  此刻的“扶桑”号战列舰已经是弹痕累累,战舰上的日本水兵伤亡惨重,原本在战斗岗个的士兵,现在多数都在四处扑火灭火。因为大火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爆炸,而且浓烟已经遮蔽了炮手的射界,必须要处理大火后,才能继续战斗。

  不过,当“壹歧”号自沉后,“扶桑”号上的所有幸存的人都呆了,因为如今主力战列舰只有他们一艘了,而帝秦海军依然还是九艘虎虎生威的战列舰。

  最关键的问题是,九艘战列舰的炮口如今统统都瞄向了“扶桑”

  号,可以想像得到,一旦对方开火的话,那么一次齐射足以让“扶桑”号炸成粉碎。

  所有人都望向司令塔内的舰长,等待舰长的抉择。

  “扶桑”号舰长知道此刻已经无力回天,他自己已经决心以死谢罪。但是他却不愿意让自己手下的士兵也跟着玉碎。

  日本联合舰队是完了,但是日本不能没有海军,一旦死战到底的话。那么日本海军将要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他要为日本海军留下种子,于是选择了投降。

  当代表着投降的白旗升起后,“扶桑”号舰长心中苦痛无比,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他还是挥刀抹了脖子。

  日本海军第一战队全灭,给苦苦支撑的第二战队带来了灭顶之灾。

  虽然日本海军第二战队的六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对抗帝秦海军的十二艘重巡洋舰,已经十分吃力。而且六艘战舰各个带伤,但是却依然有招架之力,这都是日本海军第二战队司令官野春贞中将的得力指挥所致。

  但是如今没有了战列舰的牵制。帝秦海军的战列舰编队立复加入到了对付他们的战斗中。

  野春贞中将指挥第二战队凭借装甲巡洋舰的速度,摆脱帝秦海军第二战队只有旧节速度的四艘战列舰。但是却无法摆脱帝秦海军第一战队的五艘盘古级战列舰。

  正文第372章联合舰队覆灭

  社战列舰面前。文字版首发不论是多大的装甲巡洋舰。都丹法跟莫数心六丰要是装甲防护上,因为日本海军的装甲巡洋舰最大口径的主炮都无法击穿战列舰的重要部位,那么就无法对战列舰造成致命威胁。

  原本,装甲巡洋舰的设计初衷就是在速度上避开战列舰的,但是此玄却偏偏遇到的是速度跟装甲巡洋舰一样的战列舰?

  这仗就没法打了!帝秦海军第一战队硬是靠着皮糙肉厚,贴近日本海军第二战队,在强毫米主炮面前。一切的装甲巡洋舰都是纸老虎。

  日本海军第二战队在旗舰“出云”号的带领下,同帝秦海军三支重巡洋舰战队交战,虽然伤痕累累。但依然保持着战斗队形。不过当帝秦海军第一战队五艘战列舰加入战斗时,日本海军第二战队明显有些慌乱。队形立刻变得杂乱无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