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便是深入青岛要塞防御体系内的帝秦皇家禁卫军魅魁特战大队。带队的正是一中队长郝志刚大校。
“地图!”
郝志网伸手接过地图,打开后。对照着周围的地貌,接着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
“通信兵!”
“到!”背着厚重通讯器材的通信兵急忙弓着身子跑了过来。
“方向!”
通信兵拿出一个类似后世卫星接收装置的东西,在周围慢慢的转动。搜索德军的无线电信号。
突然,通信兵耳机内一阵吵杂,顿时拿手指着东面。
“报告!东面有敌军大量毛线电信号!”
郝志网大校立刻比照地图。按照地图上的勾刮,那里是德军的三号堡垒,按照帝秦第一军的标记,称之为中央堡垒。
郝志网说道:“情报没错,中央堡垒便是德军的指挥部了!”
“电讯兵!”
“到!”
“还有多久?”
电讯兵报告道:“德军每隔一个小时,便会电话联络各个阵地一次。距离上次联络已经过了五十五分钟了!”
郝志网点头命令道:“一组、二组,六分钟后截断这里通往外界的全部电话线!”
“收到!”
“收到!”
“三组、四组,立即抢占左右制高点,射杀经过的骑兵!”
“收到!”
“收到!”
“信号兵!”
“到!”
“六分钟后发信号弹!”
“是!”
三号堡垒即中央堡垒(德军称第三步兵堡垒位于今镇江路与北仲路交叉口处的高地上,海拔暖5米。该堡垒由于其位置居德军主防御线的中央而被人们称为中央堡垒。
在该堡垒的前方是一片开阔地,视线良好。一旦中国军队在此发动攻击也便于德军组织炮火反击。同时还可以得到台东镇东堡垒和小湛山北堡垒的侧射火力支援。
因此,德军在此防守的力量不是太雄厚,从德军在此处配备的兵力和武器来看该堡垒的规模要略小于两侧的其他步兵堡垒。(有资料称这里是德军规模最大的前沿堡垒,对此不做辩论)德军地面防御重点在两翼这是地理位置所造成的缘故配置在台东镇高地上的火炮群,可以十分便利的支援正面的三个堡垒。
而两翼的步兵堡垒却比较困难再加上堡垒的侧翼都临近海边缺少天然屏障的遮蔽容易受到敌方侧射炮火的打击。
对此德军分别在小湛山堡垒(一号)和海岸堡垒(五号)部署了众多的兵员和机动火力,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主防御线的两端。
大螃蟹的布防策略,这种布防就是德军在步兵前沿部署的特点,珍珠港要塞也是如此。
另外,三号步兵堡垒的四周都被两道铁丝网带环绕起来,整个堡垒略呈三角形。铁丝网带的纵深宽度为米,高度为米。第一道铁丝网带距德军的前沿工事砖米,防御墙的海拔高度低于德军的前沿工事56米,第二道铁丝网带距德军的前沿工事啦米。防御墙的海拔高度低于德军的前沿工事米。
该堡垒的北侧铁丝网带由于地势的关系,只能布设在山体的低洼处,而且外侧铁丝网处的地势由于开挖时的堆土则比内侧略高,这样就可能对德军的观察有影响。另外,堡垒内还有两条深4三米,底宽2米的深壕环绕在大型掩蔽部的两侧。并交汇于掩蔽部的门前堡垒的最宽面朝向东方前沿。在铁丝网带的西南面有一条小路通向山下。
堡垒的正面火线长度为劲米。侧面火线长度为旧米。德军在中央堡垒内建有一大三小的掩蔽部。大型柑殿部为钢筋混凝十构筑,坐落在高的的西侧。整个建筑都炮盖。来自东北方向的军队根本看不到德军的掩蔽部。
不过面对帝秦陆军占尽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德军的这些工事完全被帝秦侦察机探清,一点秘密都没有了。
为了确保德军阵地的情况了如指掌,第一军白天进行不间断空中侦查,夜间则派出侦察兵监视德军动向;做多怜天候密切监视的目的。
该掩蔽部为上下两层建筑,每层为5个大房间。墙壁厚米,每间面积约6赊平方米,总面积为凶余平方米,面朝西向3门4窗布局。在堡垒的东侧约约米处有一座小堡,墙壁厚为米,内有房间2间,共田余平方米。在大掩蔽部的东北方向约四米处还有一座小型掩蔽部同为半地下式建筑。该建筑的面积和门窗布局与东侧的小掩蔽部基本相同。
在大型掩蔽部的身后还有一座小型地下建筑物,单间单门,面积约力平方米,用途不明,可能是德军的弹药库。
对于德军的弹药库的侦查,帝秦军队可谓费尽脑子,但是依然没有任何情报显示。
“报告!侦察兵发现中央堡垒前面到处都是地雷!”
“啥?这里还有地雷?”郝志网顿时头大了好几圈。
“是的!漫山遍野都是!都是电控式地雷!”
“通信兵!”
“到!”
“立即给指挥部发电,已经确定德军指挥部在中央堡垒!坐标修正为刀,告诉他们,中央堡垒并没有强大的火力和防御,但是两侧有德军反斜面火力支援,阵前的电控式防步兵地雷阵广布前沿。不适合步兵直接冲锋,建议先攻占左右要塞炮台!完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