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雪白的手紧紧地抓住了:“赵晶……”
“三哥……”
汕头之行
你有情,我有意,本是旷男怨女,干柴烈火,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从那以后,他们同居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性观念有了变化,何况他们都是有
正式离婚手续的孤男寡女,住到一起谁也说不了什么,就连赵晶的女儿也处之泰然,
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爸爸而感到高兴。隔三岔五,每当汪家礼过来与母亲幽会时,她
就懂事地挪到沙发上去睡。
汪家礼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赵晶并不清楚。每当她问及这个,汪家礼就说
“帮二哥要账”,“和朋友一起做买卖”。有时汪家礼来得很晚,就说“和朋友打
麻将”。赵晶再问,他就显得不耐烦了,说“我又不是坏人,干什么还得告诉你呀?”
在这种情况下,赵晶也就不再问了,怕影响了双方的感情。
汪家礼豪饮。他不同于二哥,喜欢喝啤酒。他原在酒厂工作,一次能连喝10瓶
啤酒。但酒也给他带来了麻烦和耻辱,1979年他因偷厂里的酒而被处以教养两年。
对此,汪家礼一直耿耿于怀,发牢骚说:“在酒厂干活儿,喝点酒还算偷吗?纯粹
是保卫干部整我。”孙德林恨警察,汪家礼恨保卫干部。他曾经想报复,只因没得
到机会才作罢。
每当汪家礼来时,赵晶都特地买了啤酒,炒了菜,3个人像一家人似的团团围坐
用餐。有了男人,也像个家了。赵晶不图希汪家礼什么,只愿有个伴,感情上有个
寄托。汪家礼除了来时买点水果和蔬菜什么的,很少给她钱。所以,有人就说赵晶
是在“倒贴”。赵晶并不在乎,她只是觉着活得比以前有点意思了……
扔掉猎枪后,为了未来的“大干”,汪家哥俩立即投入到再去南方购买手枪的
准备。
一想起买枪,汪家哥俩就感到伤心。他们忘不了那次去广东买枪的经历。
那一次,他们是约了孙德林一起去的。当时,孙德林已年逾4旬,过了他该“收
山”的日子,按说不该去。可是,贪婪的欲念,还有目前生意、生活的窘况,使他
那“还得干”的念头不时就蠢动起来。他平时嗜赌成性,运气不好总是输钱,做养
牛生意又赔进去三四万元。别人能住高楼大厦,为什么我就得住破房?他不甘心这
样穷下去,决心靠抢劫发大财,再干一两次“大的”就不干了。既然40岁时没“收
山”,那就到45岁时“收山”吧。再干,还得去买手枪。于是,他愿意和汪家哥俩
去南方试试运气。
通过关系,汪家兄弟认识了一个在北方跑业务的汕头朋友,就邀了孙德林,把
他请到酒店,向他探询买枪的路子。
封闭式包间的酒席桌上,4个人杯觥交错,笑声不绝。汕头朋友谈兴甚健,口若
悬河,将南粤的民俗风情讲得十分风趣。喝到酒酣耳热之际,汪家哥俩互相一递眼
色,觉得时候到了,便支走了陪酒小姐,将谈话引上正题。汪家礼用左手在桌下比
划了一个手枪的样子,压低声音问:“哎,哥们儿,你们那边有这个没有?”
“你是说……带响的?”汕头朋友心领神会,用生硬的粤式普通话爽然答道,
“有的啦!我们那边要什么有什么。”
“我是说……私人卖的……真家伙!”汪家礼惟恐汕头朋友产生误解。
“当然是私人卖的啦,走私过来的;那东西哪有摆到商店柜台上卖的?”汕头
朋友嗔怪道,“我们那边手枪、冲锋枪……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
“真的?”汪家仁伸长脖子,一对小眼睛瞪得溜圆。
“贵不贵?”孙德林问,他也很兴奋。
汕头朋友哈哈大笑,然后压低声音说:“咱们是朋友,我能骗你们吗?至于价
格嘛,是不会贵的。你们想啊,凡是走私过来的,什么东西也不会贵的。一支手枪
的价格,大概是……”他的声音低了下去。
离开酒店,汪家兄弟和孙德林不禁心花怒放。他们觉着,离拥有一支“真家伙”
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从那以后,他们紧紧粘住汕头朋友,三天一小请,五天一大宴,用抢劫来的不
义之财在他身上狠下功夫,培养“关系”和“感情”。
汕头朋友要回去了。临行前,汪家哥俩和他约定,过不久他们就去汕头找他,
通过他的关系买枪。汕头朋友连连答应,拍着胸脯说:“你们快些来吧,这事情包
在小弟身上,绝对没有问题!”
有了汕头朋友这个路子,3个人对买枪的事信心大增。他们等不及了,抓紧张罗
起来。
怎么去汕头呢?坐飞机不行,坐火车也不保险,他们决定自己开汽车去。路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