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复国_小桥老树【完结】(577)

  这一次安营扎寨,殿前司诸营被安排在最外围,没有一部人马靠近林荣大帐,营地内圈全是侍卫司的人马。殿前司诸将对此极为不满,脾气最火暴的是王彦升已经借故和侍卫司禁军搞了数次摩擦,若不是林荣在军中,大家有所顾忌,侍卫司禁军和殿前司禁军定然已经大打出手了。

  营帐安置完毕之后。侯云策还是按照在黑雕军习惯,在各个营区四处走了走,也算是查看营帐。侯云策已经看明白李重进扎营的规则,他在营区转了一圈,正欲回帐,回头看见王朴从营区回来,就停下脚步等他。王朴黑着脸来到侯云策身边,两人目光相交,眼光中就有些意味深长,可是两人谁也没有主动开口说话,面对面站了片刻,王朴转身就走。

  李重进将安营情况向林荣报告之后,林荣只是“嗯”了一声,未置可否。

  李重进退出林荣营帐之后,回到自己的营帐里。他衣甲不解,坐在宽阔的营帐里,侍卫司和殿前司争斗了数年,如今侍卫司总算全面压倒了殿前司,为此,李重进颇有些志得意满,他暗自琢磨:也不知是谁扔了两块石碑到永济渠,如此一来,张永德、杨光义定然会受到陛下的猜疑,而侯云策这个小儿主持修建永济渠,也难逃其咎。

  正在得意之时,侍卫军参军王增挑开门帘走了进来。

  李重进疑心很重,心下心腹甚少,而王增是少有的几个心腹之一,他神色有些忧虑坐在李重进下首。李重进心中正在得意,见王增的模样,询问道:“王参军为何忧愁?”王增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大祸不远矣,在下如何能够不忧?”李重进原本背靠着胡椅,闻言一下直起腰身,“此话怎讲?”

  王增似乎下了决心,沉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是少见的明君,在显德元年,力排众议,御架亲征,在高平一战定国,战后整肃禁军,连斩七十余将校,在显德二年不顾绝大多数重臣反对,毅然下诏毁佛,显德三年起,三次亲征淮南,长江以北尽归大林。”

  王增口才甚好,说话总是抑扬顿锉、语调铿锵,极有煽动性,他见李重进听得专心,突然语调一转,“大帅想过没有,陛下如此英明神武,为何能够容忍侍卫司和殿前司两军相斗?”

  王增不等李重进回答,“依在下看,陛下是有意纵容两军相争,这是相互制约平衡之策,侍卫司和殿前司表面上是仇敌,其实唇齿相依。目前,殿前司两名主帅因为石碑受到猜疑。实是破坏了难得的平衡之局。今晚布防,殿前司禁军被排在了最外围,内层全是侍卫司禁军,如此布置显然违背了陛下平衡之道,若有人挑拨是非,则将军大祸不远。”

  王增刚才见到侯云策和王朴都在军营内巡视,两人面色凝重,显是发现了李重进的小聪明。

  一语惊醒了梦中人。李重进楞了半响,双手放在冰冷的铠甲之上,使劲搓了搓,道:“事已至此,只有明天再重新调整兵力布置。”

  王增拱了拱手,道:“但愿没有人注意此事。”

  这一番话王增早就想给李重进说,只是李重进极为自傲,而且心胸狭窄。因此一直忍着未道破此事,目前政局十分敏感,若再不说破,恐怕李重进将莫名其妙地受到连累。

  王增见倨傲地李重进居然能够接受意见,暗道万幸,长舒了一口气。

  等到王增退下之后,李重进在帐中不停地转来转去,侍卫司和殿前司地种种往事就如满天繁星在脑中一闪一闪,暗道:王增所言不虚。

  林荣称帝之时。侍卫司士兵人数众多,有八万之众,殿前司不过万人,殿前司的长官殿前都指挥使的衔位也只相当于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或步军都指挥使,更别说这两个都指挥使之上的马步军都虞候和更在上面的正、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了。

  高平之战后,林荣改革禁军,裁切侍卫司的老弱士卒之后,仍有六万人,而殿前司一再扩充,达到了三万多人,陛下又在显德三年置殿前都点检之职,令寿安公主的丈夫张永德任之,并明确都点检职位在侍卫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之上。

  这样一来,尽管殿前司人马没有侍卫司人马多,却因为殿前司主帅地职务却比侍卫司主帅的职务高。两支禁军就这样长期分庭抗礼。

  李重进正欲休息,林荣又派人相请。

  林荣大帐里燃着几枝大油灯,林荣居中,范质、王朴、侯云策分坐两列,每人桌前都摆着些今日才猎到的野味。李重进进入营帐时带入了一股冷风,吹得油灯火光摇动不止。

  李重进位置在侯云策后面.他一脸阴沉在入座,没有正眼看侯云策一眼。在高平之战时。林荣把侯云策从侍卫司调入殿前司。这是林荣的决定,当时侯云策不过是下级军官,哪里有说话的资格。但是,李重进从此就对侯云策记恨在心,尽管侯云策现在已是当朝宰相,他仍然对侯云策从来没有好感。

  李重进看着这个昔日的下级,心里冷哼了一声:一个北地贱民,就靠着和陛下的连襟关系,竟然当上了当朝宰相,什么玩意儿。

  林荣满脸春风地和四位重臣随意聊天,兴味盎然地吃着野味。但是,从永济渠中挖出地两块石碑,如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了林荣心中,让他内心充满忧虑:林家在大林朝根基太浅,浅得如浮草,大风一刮,或许就会连根吹走。

  大武太宗重修家谱之后,颁行了新的《氏族志》,把天下氏族排成了数个等级,而且提出了尚官原则,宰相、知政事等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可提挈到《姓氏录》地第一姓或第二姓,以往地世家,没有在朝中担任高官,则渐渐降低等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小桥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