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以后,董南生因为惧内,收起花花肠子,全心全意闹革命。
这天,林元珍收到一封北京来信,全是写的北京情况:最近,每天自发前往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群众成千上万。人们一方面寄托哀思,一方面为*鸣不平……这些消息让董南生振奋。以他的水平,自然辨析不了天安门前各种人群的复杂心态、矛头实际指向。但,他悟出,自已一伙与*派的斗争并不孤立。自总理逝世,坏消息不断。首先,治丧委员会名单中,王洪文排序仅次于毛泽东,主持追悼会。虽然*致悼词,有点平分秋色味道。接着是华国锋而不是*任代总理,又接着,华国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面一条意味*的总参谋长也拿掉了。据称,是毛泽东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及至后来,说叶剑英、李先念请病假休养,中央批准同意……屁!全是冠冕堂皇、掩人耳目的假把戏!大约正因为这样形势,昔日江汉公园的指挥长采取中庸之道。今天,把这条消息告诉他,看怎么说法?还得通知其他战友,商量如何配合北京的斗争!想到这里,董南生开始逐个拨电话。除李卫东不在,办公室主任回答不知去向。其他人立马前来开会。他料定李卫东不愿接电话,悻悻地骂句:“老滑头!”将话筒一撂。
不想,李卫东这刻已经站在门口。
原来,襄阳地区有干部出差从北京回,绘声绘色地讲到天安门广场的情势。邹本利听后,兴高采烈:“这就是民意!常打锣鼓无好戏!”说着,望着黎晋朝志鲲呶嘴做怪相。志鲲感觉这事儿非同寻常,一定会产生很大影响:天安门的事情有无后台?武汉有什么反映?于是,打电话问岳父。李卫东知道林元珍消息灵通,便来到百货大楼探听……
听明李卫东来意,董南生无声一笑:“消息倒有,同南京一样。还激烈些。只怕李书记看都不敢看啊!”说毕,眨巴眨巴小眼盯着李卫东,瞧他如何回答。前两天,有消息说,南京出现不少炮打张春桥的大字报。据说,许世友在幕后操纵。董南生当即要写标语响应。李卫东拦阻,说,七?二O失策的教训不能忘记。虽然自已对张春桥也有看法,但,主席相信他,不能随着起轰。结果,武汉没搞成。李卫东知道董南生心怀不满,大度地笑了:“有多吓人,看都不敢看?”林元珍给李卫东递上茶,横丈夫一眼:“怎么在同李书记讲话?阴阳怪气,简直像个刁德一!”董南生脸红了,解嘲地:“那你不成了春来茶馆的阿庆嫂?”李卫东索性填上:“我就是草包胡传奎了!”林元珍气得笑起来:“李书记,你莫见他的疑。他是你的老部下,还不了解?本事是没有的,嘴皮子总想逞能;说多少次听不进,改不了。只一只耳朵嘛!”说到最后,有些恨恨地了。为了抚慰李卫东,她边骂边去办公桌抽屉取了信递给他:“是我姑妈来信,倒成他的资本!你看吧,李书记,写得可详细……”
李卫东将那大摞信看了两遍,不觉喊出声来:“好家伙!”像赞叹又像惊悚。他心里亦惊亦喜,亦喜亦惊。喜的是有这么多群众同自已一样对*深怀同情,惊的是许多文字锋芒毕露。尤其是信内抄录《向总理请示》一诗太露骨:“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虽然文化不高,李卫东一眼看出矛头所指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这不仅触犯《公安六条》,炮打中央*,因为江青系主席夫人,实质就是攻击毛主席。题目“向总理请示”也会带累逝世的敬爱总理啊!
故而,当冯世红和寒城牛一行人看过信,兴奋地嚷叫着也要学南京、北京干起来,李卫东力主稳住,不慌,并给大伙分析自已的理由。他还担心会给*帮倒忙。这番话教人们愣怔了。这时,林元珍毫无来由讲道:“听说,毛主席病得很重呢!”韩大胖搔搔头,望着林元珍问:“你是怕闹起来气着毛主席,加重老人家的病?”刘必胜哼一声:“这次老头子又没住东湖梅园一号,会知道我们闹?”程建设一笑:“什么病呀,也学严主任泡病房?” 但是,林元珍已俯身看丈夫在写什么,似乎没听见这些问话。冯世红与李卫东交换一下眼色,惊惶中夹着惊喜,心情复杂:说实在,他俩唯愿毛泽东真能“万岁”。可是,明显地,没有毛泽东撑腰,*派的运动就闹不起来。想到这里,对毛老头病重消息几乎怀着负罪感涌动一丝喜悦。他俩,包括所有反感*的大小干部、既得利益者不肯反思,自已从来靠搞运动、靠政治、靠整人吃饭,把别人整得死去活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毫无怜悯,毫不同情;为什么一旦矛头指向自已,就感到委屈,冤枉,厌恶?今天看来,*达到“物极必反”又一效果,让喜好整人的人也尝尝挨整味道,从而厌倦整人,并由此使他们中大多数逐渐觉悟,为中国*化进程作好铺垫。然而,当时这伙人并没此等明确思想,恰恰相反,一切努力是要恢复失落的*前铁幕政治和铁血手段,一切努力是要*平民阶层、知识分子和其他弱势群体求生存、争*而造反的*化倾向!因而,尽管他们内部有分歧,只是策略和方法上的争议,并非本质上矛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