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牛疱夫妇背影,刘袁氏很奇怪:“牛疱嘛,向来有两分直气。红脸怎么今天也这客气?我看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哟!”立言咬着嘴唇摇头回答:“看态度不像。”他已隐隐感觉到,抛弃挑动人整人的所谓“阶级斗争”政策,转移工作重心,倡导改革开放,必将大大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同时,才会真正赢得安定团结局面。
刘家改做百货,开始每天平均毛利为五六元,一个月下来约挣一百八十元钱。政府对个体经营是“扶上马,送一程”。税款三元,工商管理费十二元,卫生费两元,总共十七八元开销。可以净落一百六十余元。比起立言累死累活代课月工资六十元钱高出近两倍!立言考虑,这是代销,人家已先看了一道利。如果自家进货,岂不更赚钱?有次,他遇见一位急于回家的外地贩子,想便宜将剩下的两箱摺扇甩卖。然而,夏季即将过去,谁也不肯要。倒是有大老板有钱囤,又嫌太少,犯不着费精神。立言看看摺扇,画面不错,雅俗共赏。他琢磨半晌,人们拿纸摺扇多为增添雅趣,又容易损耗,不是破了,就是丢了。况且,武汉还有个“秋老虎”,仍会热上一阵,应该还有销路。刘袁氏鼓励道:“数量不多,真压了,明年依旧可以卖的。”让立言再砍砍价。贩子不肯:“俺已经蚀本哪!”刘袁氏插话道:“俗话说,卖头不卖尾!你多耽搁一天,吃住盘缠比我们还的价多得多啊!”立言加一句:“回家带在路上只怕要打货票呢!”贩子划算半天,咬咬牙,给了刘家。
结果,这笔立言自主做的生意赚了三百多元!
这下,激发刘家一家人的兴趣。一向自视清高的立孝也跑来帮忙照应生意。立功显出后怕,说:“我真担心过了季节。想不到蛮俏呢!”立孝问:“妈,你一向做事谨小慎微,怎么也看中这笔货?我大哥嘛——”说着,嗔立言一眼:“他呐,向来贼大胆,文化革命中闯惯了的——”刘袁氏回答:“一个便宜三个爱。”放下手里活计,补充道:“做生意没一定之规,要见籽打籽。”意思是随机应变。尔后,讲起日本人投降那年,她买卖美国配济品和收购急于回国的日本人南货店的故事。对儿女们总结道:“那时候,连谌裕泰也不敢进。我拿私房钱买了。时候到了,没人敢要,反而缺货。价钱又便宜到地头。这一宝硬让我押着了。十来天,净赚两万大洋!”结合经营实践,老人又教给儿女们许多从商诀窍和谚语。
立言欣然笑了。原先,他只知道母亲持家有方,温厚贤良,当着拂去历史尘埃,蓦然发现,老人跨入新时代,仍焕发出年轻时过人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呢。
他本是商贾后裔,自小听父辈谈家常,熟知许多经商学问。不过,当时并不以为然,目作奸诈之术,暗暗窃笑,是老一辈对逝去光荣的灰色怀念。多么不合时宜的光荣啊!
买卖摺扇的成功,激活他内心许多几乎遗忘的商业故事。举一反三,悟出不少经营理念。此后,他勤观察、动脑子,又做了几笔漂亮业务。然而,都是小打小闹,仅够改善生活。不过,他到底从中得到最初的训练,积累经验,为日后大展宏图,作了准备。
立功瞧哥哥上路就取得恁大成功,心里痒痒地,乘母亲在灶前做饭,悄悄同立言商量。准备退职回家大干一番。近来,他和汉正街的老板混在一起,烟酒吃好了,牌打大了,每月工资加了摊档分红也不够花销。小蓉为钱同他吵过好几次。立言一听弟弟要退职,头儿摇得像钟摆:“那哪行!政策一变,全家没个正式职业,又是‘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对象!”
兄弟俩的谈话全被刘袁氏听见。老人拿着锅铲站在穿堂门前,制止道:“你忘记你爹三年自然灾害退职的事?遭半辈子孽,受多少罪啊!”
1960年,中央声称,为了缓解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馑、物质大匮乏,农村允许土地承包,城市允许开放自由市场。讲明“政策三十年不变”。刘甫轩眼见当营业员的工资难以养活四个儿女,退职回汉正街帮妻子做小买卖。不意,没两年批所谓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刘家傻了眼。一直在困境中挣扎。1970年毛泽东倡导“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落实“最高指示”, 为凑足指标,完成任务,很多地方不管你身负沉疴,还是年届耄耋,以“动员”名义强行驱赶下乡。每天,街上长龙般汽车拉起老爹爹、老大妈,哭哭啼啼绝尘而去。胡荷花见了,信口唱道:“红灯——绿灯——爹爹婆婆下农村!”短短十一个字,起兴凄怆,怨而不怒,写尽悲苦。有人认为简直是天才之作。即使放在《古词源》里也不为过。顿时在全国传开。谁也没料到,竟出之一个疯子婆婆口里呢!
就在这阵大浪潮中,红脸把刘甫轩夫妻作为重点下放对象。幸亏街道革委会主任不同意,说:“两个六七十岁的人,下乡能干什么?”红脸建议道:“可以放牛,放牛嘛!”主任皱起眉问:“哪那多牛放?农村老头不要失业?”刘甫轩终于没下放,却吓得大病一场。
回忆往事,老人心有余悸:“那是什么世道哟!你哥是没办法,你想走老头子老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