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由检对着干,哈大全心里没有底,留条后路,将来好跑路。
第三场考文科,这个比较传统,都是四书五经的内容,有福建学正负责出题。一方面考察学子的基础知识,一方面潜移默化的推广很学。
四书五经是汉学的精华,想要在哈大全这边做官,先要学好这些。
第四场考术数,这个就比较专业化了,题是徐士安出的,他是商人出身,对数数十分了解。
这场考试难道了很多学子,明代的读书人,绝大部分学的是文科。对理科的了解很少,让他们做数学几何,真是强忍所难。
哈大全又亲自在里面加了一些二元方程式的题目,以前上学的时候,哈大全是混的,能记住一点二元方程式,已经是极限了。至于高等数学,哈大全根本看不懂,更没法出题了。
整个考试下来,术数成绩好的,大部分都是洋鬼子。
第五场考历史,考题不以某个朝代为主,分散的历史阶段很广。主要内容都取自《史记》、《二十四史》等学子必读的历史书,尽可能不出偏门的题。
最后哈大全加了二道思考题。
一对汉武帝的评价。限制三百字以内。
二对武则天的评价,限三百字以内。
第六场考的是水利,这个内容就绝对的偏门了。
福建地区水网纵横,比浙江也差不多少,每年的都会生水灾,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员的伤亡。
考试内容,先要考生默写一段都江堰的历史简介。
然后写出福建地区所有水利工程的名字,这个比较缺德,就连出题的哈大全,都不知道答案。
然后一下子跳到了朝鲜,要学子们为朝鲜移民农场的水利建设提出合理化的意见。
三天的考试结束,许多志得意满的学子,都拉达脑袋了,这考试题出的太偏门了。完全违背了传统科举考试的路数。
而这种考试的模式,在哈大全管辖的地区一直被沿用了下去,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
哈大全却理直气壮的说:“我这不是科举,我这是选材考试。”
三天考试结束,学子们可以轻松一下了。
哈大全却忙碌了起来,他组织太平学馆的老师,对封闭的试卷进行了仔细的批阅。从每科三百二十分卷纸中,选出最优秀的二十分给哈大全看,其余的由老实将其分为二个等次,二档八十人,三档二百二十人。
哈大全亲自浏览了一百二十分卷纸。
放在以前,哈大全看到文字就头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也能静下心来看东西了。
每一科哈大全选出三分最佳的卷纸,分为一、二、三名。其余的十七人为一档。
所有考卷批阅完后,由专人打开试卷上的封条,统计学子们的具体成绩。
把学子们每一个的排名数相加,得数最少的一个为第一名,以此类推,把三百二十名考生的顺序排了出来。
当哈大全看到成绩单是,惊讶的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第一名王家贝,在政、文、数、史四科都是头名。武科第三十二名,水利第二十五名。总分61分,是所有学子中得分最少的,比第二名整整少了三十分。
哈大全亲笔提名为:“四甲头名。”
没想到王家贝平时沉默寡言,学习如此只好,真叫哈大全感到无比的意外。
王家宝的成绩,也很优秀。他是武科第一名,史科第十三名,文科第二十名三科成绩进入了一档。政科第七十名、术数第二十九名、水利第一百一十二名。总分245分,位列第5o名。
在王家贝之后。
第二名蒋金,总分91分。同时术数第二名。六科全都进入了前二十名,称得上全能行人才。
第三名代童,总分123分。同时是水利第一名。
哈大全这样的排名方法,很新颖,也很公平。
除了成绩优秀的学子外,哈大全还注意到一个人。就是排在第三百二十名的考生山本四郎。这位兄弟得了192o分,也就是说,他所有六科都考了最后一名。
哈大全为王家贝提名四甲第一。
山本四郎也被学友们戏称为:六甲第一。他这可就是指到第一了。
这位日本兄弟一时想不开,竟然在宿舍切腹自杀,还好同宿舍的考生及时现,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第282章 家事。
正文 第282章 家事。
考试榜后的几天里,学子们怀揣着不一样的心情,等待着哈大全的决定。
成绩好的,自然每日喜笑颜开。
成绩不好的,已经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了。
很快决定下来了。
总分第一的王家贝,被任命为一等文书,跟在哈大全身边,干些文秘的工作,并授权军机处行走。
给哈大全干文书,绝对是个前途似锦的工作。
看看给哈大全干过文书的人就知道。
徐凌,现在已经是朝鲜显然福州知府。
荀卫,朝鲜学正,相当于教育部长。
欧阳浦,因为在劝降郑芝龙时立功,哈大全任命他为台南道知府,现在已经到台南去任职了。
王鑫,是老文书中唯一还留在哈大全身边的,虽然只是一等文书,却监理军机处事物,手握重权,管制不大,却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