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一荣发公文,受降了金瓯地区大部分的郡县,他的一支主力五千人,已经进驻了金瓯府。南方舰队的小型舰船比较多,在内河的各条水系中,布满了战舰。巨大的铁甲战舰,有着巨大的威慑作用,让本地土民胆战心惊。
大部分人选择了顺从,少数反抗者,都被丢进水里喂鱼了。
哈大全坐船进入内河,沿途到处都是芦苇荡,成群的飞鸟在空中盘旋,人烟十分的稀少。在这个年代,金瓯是个穷地方,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本地水网纵横,大部分交通都是用水陆。
不过越南的造船水平有限。路行来,看到的最大的船,只有十米长。跟哈家军的铁甲舰相比,简直就是一片随波漂流的树叶。
第364章 七万乌合。
正文 第364章 七万乌合。
第364章 七万乌合。
在金瓯码头下船,这个越南的府城,规模也就算一个县城。
这时在码头和城门之间的道路两侧已经站满了欢迎的人群,四周的治安由哈家军负责,岳一荣带领军中将校,还有本地的贵族士绅出城迎接。
在岳一荣身边,还站着“俘虏”德雷克。
这B货的待遇不错,不愁吃穿,好像有点胖了。
“参见闽国公,千岁千千岁。”
“各位请起,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无需这么客气。”
哈大全表现的很和善,在岳一荣的暗示下,友善的接见了几名本地的贵族和乡绅。
其中一个叫阮平的,还是阮氏家族的旁支成员。因为不受家里重视,才被派到金瓯这样的小地方。本地的乡绅都是些老头子,一个个黑瘦黑瘦的,好像饿了几十年一样。
哈大全这么做,也是为了收买人心,他要在金瓯驻扎,是需要本地人配合的。
阮平一脸欠扁的笑容,恭恭敬敬的磕头见礼。“参见闽国公。”他的汉语有点戳,叫人担心他会咬到舌头。
明朝屹立东方二百七十余年,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很多地方以会说汉语为时尚。
“小人,金瓯知府阮平,这里有金瓯的土地军民本册。”阮平说着把三个小本子举过头顶。
一个府,土地军民本册只有小小三本,这个地方还真穷。
哈大全接过来看了眼,便丢给了身边的文书。“阮知府,金瓯本地可有特产啊。”
阮平很鸡动,说了一大通,介绍了很多东西。都是纯天然,纯绿色,无污染的农副产品。
哈大全的结论是:“这个地方真的很穷啊。”
为了表示衷心,阮平又把前老板阮潢批评了一顿,语言尺度恰到好处,把前老板埋汰了一顿,还让人觉得他很委屈。
这种拍马屁的人物,正是哈大全需要的。金瓯是别人的地盘,要想站稳脚跟,与本地人搞好关系是必须的。
也不能在码头上站着,哈大全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金瓯城。
这座小城的规模不大,放在国内,最多算是个三流的县城。城内的大道勉强够马车通过,在道路两旁的店铺很少,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小店铺。
刚走过城门,哈大全看到角落里,堆着一堆黑色的东西。是煤泥,到了大明之后,哈大全很少看到这东西。在穿越前,哈大全在学校的锅炉房见过。到了明朝之后,也只有在较大的城市见过,随着地位越来越高,便很少接着这类东西了。
这么穷的地方,怎么会有煤泥?
哈大全仔细看了下,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到处都是煤泥堆。在国内煤是很贵的,普通人家冬天只能烧柴火。
到了府衙后,哈大全问阮平。“阮知府,金瓯百姓平日做饭都用什么啊?”
“用煤泥?”
“煤泥?那里来的啊。”
“都是在城外挖的,本地百姓都用煤泥生活做饭。”
“原来如此。”
哈大全心中一阵狂喜。这里应该有露天煤矿,是开采起来最省钱的矿区,如果能把煤运回国内,一定可以大赚一笔。光福建境内,每年就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从外省运来价格很贵,从过往抢就便宜多了。
阮平还一脸献媚的笑容,他是准备把祖国和民族全都卖给哈大全。
作为侵略者,哈大全还是比较和善的,他要跟洋人作战,不能过多的树敌。
哈大全跟阮平说:“阮知府,我大军南下是要跟洋鬼子决战,维护南洋各地的和平安定,希望阮知府能够理解。”
阮平连连点头说:“理解,理解。自从洋鬼子占据满荆加之后,经常袭扰金瓯地区,还占据了快岛。实在可恶的很,国公爷带天兵南下,我们就不怕了。”
哈大全说:“我本不希望动武的,没想到有些人不识时务,实在叫人失望。”
阮平说:“阮潢族长老了。许多事情都是公子阮洪的注意,这小子不识时务,天军到来不但不迎接,还唆使族长与天军对抗。实在该死。”
阮平很聪明,他没有谴责阮潢。说前老板的坏话,很容易引起现任老板的反感。如果可以,就让过去看不顺眼的家伙背黑锅吧。阮平被流放金瓯,远离阮氏权利中心,就是因为阮洪的关系。
阮洪是阮潢最看好的继承人,被嫉妒也是难免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