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清兵入昌平。
崇祯九年(1636)七月初,京师戒严。崇祯帝急令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几天后,又命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五日,清兵会于京畿延庆入居庸关,十七日,清兵自天寿山后突现昌平城下,攻昌平城。降人内应,清兵陷昌平,明总兵巢丕昌降,户部主事王桂、赵悦,判官王禹佐、胡惟弘等被杀。
七月,清兵攻顺义。
崇祯九年(1636)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今属北京)。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城陷,荩与国器、时雨等皆死之。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今属天津)、定兴、安肃(今河北徐水)、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
在刘芳杰的建议下,大明王朝又经历了一场灾难。
关内闹腾起来了。
刘芳杰找到雷尔生说:“现在关内热闹了,哈大全的注意力一定被吸引过去了,这正是我们出海的好机会。我们赶紧跑吧。”
雷尔生说:“先生真是妙计啊。”
第449章 围剿雷尔生。
正文 第449章 围剿雷尔生。
第449章 围剿雷尔生。
崇祯九年七月二十四日,雷尔生在海参崴上船,准备返回南洋。
在海参崴建造好的战船有三艘,全部都是由抓来的汉人工匠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汉族人民的伟大智慧。满洲人认识字的都不多,除了骑马出去抢劫,让他们搞建设,根本就不可能。
刘芳杰亲自来送行。
雷尔生不舍的问:“刘先生,您真的不和我一起返回南洋吗?”
刘芳杰说:“我留在辽东,你回南洋,我们南北呼应,才能更好的牵制哈大全。”
“刘先生说的有道理,当我抵达南洋之后,一定派人来联络你。”
“只要哈大全不死,我们就要继续合作下去。”
“当然,当然。”
两人洒泪而别,他们之间的友谊还是很深厚的。
一只信鸽从海参崴起飞,一天后飞落到哈大全书房外的鸽舍内。信鸽脚上绑着的密信只写了五个字。“目的已出海。”
哈大全笑道:“你可算出来了。”
清军兵出喜峰口,大明京畿重地已经乱成一团。当年还有袁崇焕火速救援京畿,现在是一个救火的都没有,有袁崇焕做列子,谁都不敢来救援。就连洪承畴、卢象升和左良欲都不敢救援京畿。他们都在等待,等待京畿真的陷入绝境,他们才会带兵过来救援。
如果过去的太快,很可能与袁崇焕一个结局,落一个勾结外敌的罪名,被推到菜市口凌迟处死。
要是在传首九边,可就遗臭万年了。
哈大全完全不关心京畿的战事。他背朝大陆,面朝大海,专注的盯着海参崴。
甚至连南洋的战事,哈大全也完全不关心。
“我要弄死雷尔生,或者刘芳杰。”这是哈大全目前的第一要务。
一个月前。崇祯九年六月六日,哈大全带领舰队从丽水出发进入日本海,并直航到日本北海道岛最南端的松前。
在松前,哈大全会见了本地的大名,并有一万块银元,一船丝绸换取了松前港十年的使用权。
松前大名高高兴兴的签署的合同,松前港口成了哈大全在日本的第一个驻军地。
为了堵住雷尔生,哈大全调集了三百余艘战船,把他们分成三艘一组的小型舰队,在附近的航线上游弋,力求不出一点纰漏。
当时的北海道,还处于蛮荒时期。虽然日本人在12世纪已经进入了北海道,但这里的主导权还在本地土著阿伊努人手中。
松前大名就有一半阿伊努人的血统。
雷尔生离开海参崴后,按照预定的航海路线,一路向东,希望穿过律轻海峡,绕过日本列岛。
按照正常情况,雷尔生是可以避开哈大全的。
可是哈大全就堵在律轻海峡的入口松前,雷尔生一头撞进了哈大全预设的包围圈。
当看到海峡内驶出的战舰,雷尔生脑袋嗡了一下。大叫:“不好,是哈大全。”
哈大全就在其中一艘战舰上,船头飞舞着哈家军的军旗和哈大全的帅旗。
哈大全举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敌舰,冷笑道:“雷尔生,我看你往那跑。这次你找不到替身了吧。”
当年在广西,哈大全消灭过一批荷兰人。当时雷尔生就是指挥官,在战役后期他偷偷跑路,留下一个替身顶罪。
这一次,不会有人顶替他了。
“上,一个都不能放炮了。”
雷尔生知道大势不好,到了这份上也只有拼了。
律轻海战就此打响。
雷尔生蹬上船头亲自指挥作战,海面上的炮火整整响了二天二夜,他几次突围都被哈大全的舰队堵了回去。
直到身边两艘战舰全部都击沉,雷尔生才率领残部在松前登陆。
海战打的实在太热闹了,日本老百姓都到海边观战。
见有一艘战舰逃到了岸边,岸上的日本人不但没有逃开,反倒上去围观。以成惊弓之鸟的荷兰,一看这么多“敌人”,一上岸就开枪。当场打死了上百名“无知”群众,并驱散了一支松前大名的军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