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想。”哈大全在屋内走了几步,“不能北上,我们南下,把福建与南洋练成一片。”
王鑫急道:“王爷,机不可失,不要犹豫了,我们北上吧。”
徐凌也说:“是啊。王爷,机不可失啊。”
哈大全道:“在你们看来是机会,在我看来却不是。我问你们自从孙大人南下马尾以来,朝廷加过税吗?”
徐凌回道:“加过几次辽饷,数目不是很多。”
“大明王朝统治天下二百余年,余威尚存。除非*上了绝路,没有人愿意造反。陕西匪患,是因为连年受灾,朝廷又无力抚恤造成的。那怕有一条活路他们都不会造反。朝廷刚刚查封了孙家洋行,饷银充足,现在跟朝廷作对是不明智的。大明王朝还没有走道绝路上。”
王鑫小心的问:“王爷的意思是?”
“我要把他*到绝路上去。”
不知为何,从南洋回来之后,哈大全的野心极具的膨胀。他击败了八国联军,击败了莫卧儿人,击败了鞑子,击败了农民军。天下还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一个即将崩溃的大明王朝?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这时开始,哈大全做好了争夺天下的心理准备。
清军陷畿辅城池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军在亲王多尔衮和贝勒岳托率领下分左右两翼破长城而入,大举攻明。清军连下迁安、丰润、会于能州河西,从北边绕明京师至涿州。然厉兵分八道,纵兵并进。明京师震动,督师卢象升率军迎敌,兵败身死。清军乘胜长驱南下。所过产议会城镇皆被攻掠。明守城长吏、将校不是畏缩不前,就是望风先逃。清军在畿辅攻杀虏掠,连下四十三城,京畿残破。
北京已经乱套了。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渤海湾的海面被冻结了起来。船队根本无法通过,孙大爷出重金悬赏,也没有船主愿意北上。
一名老船主说:“孙大人,不是钱多少的问题,现在海面上全是浮冰,一旦陷进去就是船毁人亡。”
孙大爷只有就近上岸,走陆路赶赴北京。
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清军由京畿南下攻入山东。时枢辅杨嗣昌以为德州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地,传檄令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扼守。于是济南空虚,止有乡兵五百、莱州援兵七百,势弱而不能守。清军从畿辅而西,抵山西界,复折而南,绕开德州,下临清,渡会通河,直插济南城下。明军拒城守御死战。初二,城溃巷战死难者甚众。德王朱由枢、奉国将军朱恩赏等都城破被俘。
正月十五,孙大爷终于赶到了北京郊外,这时北京外围都是清军。
一到地方就开打,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原本只需半天的路程,孙大爷整整走了三天。三天内与清军交手十余次,前后击败满蒙鞑子三万余人。
彷徨中的朱由检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这时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的杨嗣昌已经被开除。这个家伙整人可以,根本就没有军事才能。他以为打仗人多就能赢,却忽略了素质问题。一群能吃能喝的兵,不一定就能打仗。匆忙中召集的军队,根本没有经过训练,上战场就是炮灰。
孙大爷接手了北京的防务,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
孙大爷背起黑锅,连夜整顿京畿防务。京畿各地已经一片狼藉,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反攻不可能,孙大爷的策略是防御。
杨嗣昌倒了,他的余党还在,朝廷内的党派就更多了。孙大爷当首辅许多人都反对,可皇帝的任命又不好公开反对。
针对孙大爷的战略方针,有些大臣指出。“畏敌如虎,不思报国。大损我天朝威仪。”
孙大爷不反驳。而是心平气和的说:“我已经七十六岁了,如果那位大人有御敌良策,我愿意让贤。”
孙大爷主动退让,反倒让反对者都闭上了嘴。
城外清军施虐,现在的黑锅太大,没有人敢站出来背。
既然没有人背,孙大爷就继续背下去。
孙大爷一边巩固防守,一边调集全国的兵力救援京畿。在孙大爷的*控下,局势慢慢得到了控制。清军抢劫的效率也越来越低,抢劫的难度越来越高。
第473章 求贼。
正文 第473章 求贼。
第473章 求贼。
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清亲王多尔衮率军饱掠后,从山东北返至天津卫,渡运河东归。三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攻占一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二十六万余、黄金两千余两、白银四十七万余两。中原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财产损失无可计量。
如果孙大爷不回北京,损失将更大。
历史上,清军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黄金四千余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
京畿残破。清军退去后,朝廷没有马上组织重建,而是搞起了批斗会。各方角色纷纷登场,互相攻击,互相批斗,搞得不亦乐乎。
其中以孙承宗被批斗的最厉害。
反倒是屡次犯错的杨嗣昌,因为被免职在家,没有成为主攻目标。
顶不住压力的孙大爷提出辞职,这招以退为进,自古以来都是保命良方。朱由检亲自召见孙大爷,表达了善意的安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