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所记,都是左良欲纵兵抢掠,杀良冒功的罪行。
每念一条,左良欲的脑门上就多出一丝冷汗,原本那股子霸气,也随着罪行的积累,被轰得荡然无存。
赵卫和上本子说:“这些还只是一少部分,我的书房里,像这样的文书有上百本。我相信其中大部分都不是你干的,而是你的部下借着你的名义干的。”
这时的左良欲应该硬气一点,明知是死,又何必在乎干过什么。坏事已经干了,挽回是不可能了。如果服软,明显了中了赵卫的圈套,死也落得一个悲凉。
临死前还要被羞辱一翻。
可是,左良欲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不够强大。
他急忙道:“其中许多事我都不知情啊。请将军明鉴。”
“明鉴?你不需要我的明鉴。就让湖广的百姓,来决定你的生死吧。”
左良欲被押着在湖广各地示众,本地百姓恨他入骨,每到一处迎接他的都是臭鸡蛋与碎石头。在湖广境内游行不足半月,左良欲便被活活的骂死了。
第507章 称帝。称臣。
正文 第507章 称帝。称臣。
第507章 称帝。称臣。
左良欲被杀,朝廷震惊。
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为左良欲举行了葬礼。
张献忠回了四川,赵卫退回江西,把整个湖广都空了出来。形成了一片巨大的缓冲带,避免双方出现不必要的摩擦。
两方退兵,到是便宜了永顺的廖应。
廖应出兵收复了一些郡县,又招募起一支五千余人的队伍。他的处境却十分尴尬,西面的张献忠他打不过,东面的赵卫他打不过。两边任何一方动手,都能在第一时间灭了他。他的存在,是因为有人希望他存在。
赵卫讥讽其为:“护院之犬。”
廖应嫣然成了看门狗,即帮张献忠看门,又帮赵卫看门,就是跟朝廷没关系。
就在左良欲被杀的同时,大明王朝的灾难也越来越多。
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初四日,李自成攻陷襄阳。负责北方的贺人龙,丢下兄弟部队跑了。
打仗像疯子一样的贺人龙,再也疯不起来了。愤怒的朝廷,在也无法容忍一个不听命令,一打仗就逃跑的将军。
一道圣旨,就砍了贺人龙的脑袋。
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初八日,清军攻兖州。鲁王自尽,乐陵、阳信等郡王都死。崇祯皇帝的亲戚又死了一群。
进入崇祯十六年了,大明王朝最后的日子所剩不多。
而崇祯十六年,将是大明王朝极为悲惨的一年。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初二日,李自成攻陷承天(今湖北钟祥),总兵钱中选战死,巡抚宋一鹤自杀。李自成改承天为扬武州,崇王由樻改襄阳伯,邵陵王在铖改枣阳伯,保宁王纪(火己)改宣阳伯,肃宁王术(土受)改顺义伯。钦天监博士杨永裕降李自成,称天文、地理、礼乐、兵法俱该治,请发显陵。倏声起山谷若雷震而止。
就在此时,南京的哈大全指示说:“诱导李自成称帝。”
在奉天的樱馆密探开始行动起来。
李自成攻占奉天后,很多臣僚都希望他称帝,好魂一个开国功臣的名头。不过,没人敢冒头,因为军师牛金星说时机未到。
经过一番鼓动,还真有人冒了出来。还有人偷偷送了一套龙袍给李自成。
此事方一提出,李自成就动心了。当皇帝,几乎是每个造反者得梦想,说不想的,大概都是阳痿的。他还在家里穿上龙袍得瑟了一把。
看势头不对,牛金星马上站出来反对。
强调说:“时机尚未成熟,草率称帝,不利于将军的大业。”
大将罗汝才也出面反对,认为在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不应该草率称帝。
两人的观点显然是正确的。
在忽悠李自成的同时,哈大全又开始忽悠张献忠。
张献忠是个很容易的忽悠的人,樱馆的密探买通了一些臣僚,几句话就让张献忠燃起了熊熊的野心。
李自成还在犹豫,身处四川的张献忠首先举起大旗。建立了大西王朝,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建元大顺,改成都为西京。他还采用了明初官制,任命左右丞相;设内阁六部,任命六尚书;封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王;立军都督府以统率全军,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忽悠的。
朝廷马上命令永顺的廖应出兵围剿。
廖应卡巴卡巴眼睛,为朝廷的天真感到无奈。就他手里的五千兵马,自保都苦难,拿什么去围剿张献忠。
现在的廖应,终于体会的贺人龙与左良欲的感受。朝廷的命令实在没法听,因为跟放屁没啥区别。坐在朝廷内的文官,都是些唯心主义者,他们认为能赢,就一定得打赢,完全不看实际情况,一通乱指挥。等搞出了乱子,就让下面的武将背黑锅。
廖应无奈,只好上书要兵要粮。
上面的回信是:“自筹。”
听说张献忠称帝,李自成坐不住了。牛金星和罗汝才根本就劝不住。
崇祯十六年二月一日,李自成在奉天建立大顺帝国,自立为皇帝,建元永昌,追封先祖为帝后。
建立政权后,李自成开始分兵驻守各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