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胜则每天到军营里溜达,整日想着打打杀杀的事情,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3月,哈月辉从拉萨启程返回北京,四大藏王与**等活佛随行。
哈月辉的西藏之行圆满结束,也达成了她的第一大功:安抚西藏。
北京的哈大全听到消息大喜,逢人便夸奖女儿能干,比家里的几个小子强多了。哈大全手下女将众多,最近连御书房掌印都换成了宫女,他是不放心长期掌权的太监,这也算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
按照新规定,御书房掌印宫女必须出身官宦之家,最少也要四品官位之上。被选择的人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确保知书达理样貌端庄。女孩子们十五岁进宫二十岁出宫,任期不得超过五年。如果在任期间被皇帝收了,就编入嫔妃序列,而她们的老爹则必须罢官回家。
开始时,官员们都想把孩子送进宫,可一看后面的条款,又全都不干了。
因为皇帝的**爽,而丢了自己的官位,实在是不合算。虽然能成为皇帝的老丈人,可皇帝的老婆多,老丈人也多,这个身份名义上风光,却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因为选拔报名完全自愿,结果第一次选拔竟无人参加,最后只好把官员等级降到六品,这才凑齐了报名人数。
第一任女掌印朱红欲,是福建一个知府的小女儿,学识渊博连男人都佩服不已。
很快朱红欲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掌印女宰。
前朝掌印太监,是不准许参与政务的,而女官有提出建议的权力。
封赏进京朝贡的**喇嘛和四大藏王是必须的,哈大全按照前朝惯例,准备提升他们的爵位,赏赐金银财物,在文件上盖章时,朱红欲说:“皇室不如去迎一迎,顺便散散心,还赢得一世的英名。”
哈大全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我们就去迎一迎。”
从拉萨到北京得走四个月的时间,哈大全率众臣到长沙恭候,给足了**和四大藏王面子。
这期间有言官上疏,说哈大全失节,不应对蛮夷土司、番僧过于礼遇,这样会损害朝廷和皇帝的脸面。
前朝言官骂人,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从朱元璋开始骂了二百八十年。哈大全保留言官,是为了安抚天下的官员。都改朝换代了,还敢出来闹事,就是找收拾了。
哈大全叫朱红欲拟旨,痛斥了前朝言官的失职,痛斥他们在党争中的坏作用,甚至把前朝的灭亡都归结于言官的恶性。
“依附权贵,参与党争,祸国殃民。委于虚名,不切实际,空谈误国。”
哈大全的二十四字批文一出,已经有二百八十余年历史的言官制度走到了尽头。满朝文武在心里都是反对的;低级官员反对,因为没有骂人的机会了;高级官员反对,因为失去了免费的打手(帮忙骂人的)。
可在哈大全这样的强势老板面前,他们也不得不屈服。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正文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废除言官,只是废除了风闻言事的惯例。官员们不能听到点风声就上报,不能为了政治目的随意弹劾他人。
除去大部分弊端,言官制度本身是好的。
哈大全废除了御史台,建立了一个新的督检校院。
原本六七品的言官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就业岗位。督检校院的官员按照省区划分,每个省有二十一个人,专门负责查处官员的**。
为了保障新言官们得大公无私,哈大全规定一旦加入督检校院,就不得到其他部门,或地方为官,必须在督检校院干一辈子。作为回报,他们的等级得到了提升,最高等级的大检校官,可以是从一品。
督检校院在现代有一个更专业的名字,纪检委。
后来督检校院的权力被进一步提升,还剥夺了一部分刑部的权力,取代皇帝的批红权,画勾杀人改由大检校官负责。
这一切改革都是在长沙进行的,所以又称为长沙新政。
收拾完不听话的言官,**一行也到了。
夏历公元2002年6月,**一行的朝贡队伍到达长沙,哈大全亲自率众出城迎接。
哈大全拉着**的手说:“国师,欢迎你到中原来,中国有民族数百支,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就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姊妹。所有的藏族同胞,也都是我的兄弟姊妹。”
**感动的说:“皇上盛名。”
哈大全跟四大藏王一一见过,拉着**的手步行进城。
这一盛况,被记录下来,也印证了西藏其后数百的走向,那里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哈大全如此做,是不想做一个罪人。
哈大全有罪吗?世人看来没有,哈大全自己却觉得有。
如果大明一直延续下去,中国不过是一个局限于中原地区的小国,国土面积将减少四分之三。
满清入关,采取了极度的扩张政策。蒙古、回部、西藏先后成为中国的土地,固定了现代中国的庞大版图。哈大全要做弥补,他不想因为自己,使以后的中国版图缩水。
虽然他身边的人不会知道。
但哈大全对自己说:“我知道。”
西藏的稳固,给哈大全以极大的信心,下面要处理的就是回部的问题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