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见此我不由大声朝对讲机里命令着:“一营和坦克营马上撤退马上撤退”
但是他根本就听不到我这命令,或者说他们听到了我这个命令却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们还没有完成任务
我甚至还看见几辆坦克依然带着步兵朝越军的暗道前进,一边前进还在一边朝可疑目标开着炮
“轰”的一声,一枚迫击炮炮弹直接命中一辆坦克的顶部。一团火光之后,那辆坦克就再也不动了。
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地方,就是顶部和底部,何况这还是装甲本身就薄的63式坦克,所以它也根本就承受不起迫击炮的轰炸。
现在,我唯一能期望的,就只有那几名乘着黑夜朝鬼屯炮台前进的防化兵了
第九卷反击战的血第四十三章同登之战(十三)
第四十三章同登之战(十三)
第四十三章同登之战(十三)
越军对火车站的扫射和轰炸还在继续,丁营长的步兵连和吴营长的坦克还在遭受着损失,但我所能做的一切就只有这样看着。
看着战友一个个、一排排的在越军的枪炮之下倒在血泊之中,看着那些坦克一辆接着一辆的在越军的炮火之下爆炸、燃烧,还有从里面爬出来的坦克兵。他们一个个浑身都是火焰,在照明弹苍白的亮光下惨叫着、嘶吼着
可是我们却什么也不能做,越军躲藏在炮台里,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他们可以不断地将照明弹打出来,可是我们却无法将照明弹打进去。就算碰巧能从射孔里将照明弹打进去,我们也还是无法看到里面的人或者将敌人击毙。
于是,战场突然间又变成了敌在暗我在明的局面。
我们就只有等,等着那些防化兵冲上平顶山,然后用他们手中的喷火枪为我们争取一点短暂的时间。
这些防化兵是赵团长给我们连队临时安排的,为的就是能在搜索躲藏在坑道里的敌人的时候派上用场。可是没想到搜索敌人的时候没有派上用场,却在这关键的时候成了我们的一根救命稻草。
我轻轻移动手中的狙击步枪,将目光转向了那些正在平顶山斜面朝鬼屯炮台移动的防化兵。防化兵一共有七人,每名防化兵都有三名战士保护着。毕竟防化兵身上背着重重的汽油桶行动缓慢,而且那么大的目标也很容易被遭到敌人攻击,所以肯定是要有战士和他们配合的。
那三名负责保护任务的战士一人拿着56半,两人拿着56式冲锋枪。这样的武器分配方式显然也与美军的防化部队差不多。56半步枪负责对付远程目标,56式冲锋枪则近距离掩护。
也许是因为越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火车站里,所以他们并没有发现那些在斜面上一路朝鬼屯炮台靠近的战士,这也让战士们的一路行军都很顺利。
但是突然间只听“轰”的一声,一名战士就在火光中被高高地抛起,然后重重地落回到了斜面上一路往下滚,想来也是凶多吉少了。
没有听见炮弹的啸声,看那火光也不像是手榴弹。事实上这时候战士们距离炮台还有一百多米,我相信炮台里的越军无法通过射孔将手榴弹抛得这么远。所以,就只有一个可能——地雷
地雷这玩意,要说在朝鲜战场上就有了,但是绝没有现在用得这么多这么泛。越军似乎有用不完的地雷,无论是在哪里防御都要在阵地前布上密密麻麻的地雷,其密集程度就算我军用炮火展开地毯式轰炸也很难将那些地雷清除干净。现在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我所担心的,却并不是那些地雷。地雷虽说还有,但毕竟还是少数,只要战士们小心的沿着弹坑走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真正担心的,是炮台里的越军发现那些正朝炮台摸去的战士
一旦越军发现了那些战士或是背着汽油桶的防化兵,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从老民兵何国安那我知道,鬼屯炮台上共有三百多个射孔,也就是说每面将近一百个射孔冲锋枪、机枪的子弹从射孔里打出来,那还不是像下雨一样
不过越军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声爆炸,这可以从他们的机枪没有转向可以看得出来。毕竟火车站方向的枪炮声和爆炸声过于明显了,这声爆炸只能说是往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投下了一个小石子。
战士们继续朝炮台靠近着,这时我的心也慢慢地跟着悬了起来。
做为一名指挥官,了解自己手中的武器的性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了解了手中的武器,比如说性能、杀伤力还有优缺点等,才能在战场上合理的使用这些武器,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所以在开战之前,我就向防化兵们了解了下我军装备的火焰**器的性能。
这是我军自行研制的一种轻型喷火器,全名叫“74式火焰**器”,与抗美援朝时期美军使用的火焰**器相比,74式火焰**器最大的射器达到一百米,大大超过了美军火焰**器三、四十米的射程。
不过这也不奇怪,我想,在这个单兵武器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什么火焰**器还要抵近三、四十米才能发射的话,那么还不如端着一把冲锋枪直接冲上去了。
但是让我有些意外的是,防化兵们已经差不多冲到距离越军炮台一百米远的位置,可是他们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是继续往前跑
然道他们不知道已经到达火焰**器的射程内了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