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只听观察员在山顶阵地上不亦乐乎的不断地报着序号:
“四号区域!快打中了中了!打得痛快”
“六号区域!有十几个打得好!这一下就炸死了七、八个!”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是在山顶阵地上的那些观察员还是没有半点撤下来的意思,于是我不由问了声:“敌人到什么位置了?”
“就快要到山顶阵地了!”观察员回应道。
“那你还不快撤?”我不由骂道:“还在上面干什么?快撤!”
“营长”观察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执行我的命令,而是无力地说了一声:“我下不去了,就让我呆在这吧!三号区域快打!”
又是一阵炮响,观察员在对讲机里哈哈大笑起来。
“为什么下不来?”闻言我不由着急的在对讲机里叫道:“我命令你,马上从阵地上撤下来!”
“营长!”观察员声音有些虚弱的回答道:“我的脚已经被越鬼子炸断了,我的战友也都牺牲了,你就就让我跟他们死在一块吧!”
“为什么不早说!”闻言我不由大惊,朝着对讲机大叫道:“什么人离山顶了阵地最近,马上把他给我抬下来”
我一边下着命令,同时自己也身不由己的朝山顶阵地跑去。
但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我还没跑几步就看到越军已经三五万群的从棱线冒出头来。
只听观察员在对讲机里喊道:“零号区域,零号区域同志们!再见了!”
接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山顶阵地就爆起了一团火光和烟雾,我不由停住了脚步,知道观察员已拉响了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应该说,观察员只要早点在对讲机里报告他受伤了,我们完全有机会把他救下山来,但他却没有这样做。我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他这么做的原因,一是因为看着战友们都已经牺牲在山顶阵地上,他也不愿意在活着回来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想亲手为那些战友甚至也是为自己报仇,他想亲眼看着那些越军被我们的炮弹炸死。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在有意隐瞒着自己的伤势。
如果从局外人的眼光来看,他的牺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下了阵地我还会派出另一名观察员上阵地引导炮火轰炸,结果也可以给越军造成相当的伤亡,所以这名观察员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自杀,他的牺牲就变成了一种无谓的伤亡。
但我却觉得他的牺牲不是无谓的。因为战士仅仅只是一名战士,他们同时也是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也有感情的人。所以他才会想着为战友报仇,所以他才会在战友都牺牲后不愿意独活,所以他才会有意隐瞒自己的伤情
“轰!”的一声,炮弹的爆炸声让我认识到自己还在战场上,赶忙趴低了身子躲进了战壕中。
观察员那枚拉响的炸药包就像是导火索,你争我夺的战事很快就在山顶阵地的棱线上展开。一发发迫击炮炮弹由53高地和扣马山打向我军的阵地,但很明显,越军还没有掌握我军阵地的具体位置,再加上我军的工事也已得到巩固,所以这此炮弹并不能给我们造成多的损失,不过就是为那些朝我军冲锋的越军造些声势罢了。
在这些炮弹的掩护下,越军一排排的从山顶阵地上冒出来接着再居高临下的朝我军发起冲锋。他们的单兵素质的确不错,互相之间队形是介于集团与分散之间。简单的来说,就是比我军人挤人的集团冲锋要分散,却又比美军的散兵队形密集
我想,之所以会有这种现像,大慨是越军同时受到中国和美国的影响的原因。但是不管他们用的是什么队形,越军想要突破我军的防线正面只怕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就算是在抗美援朝的年代,当我军还是在使用莫辛纳甘那种老式步枪的时候,这反斜面阵地就能让拥有飞机大炮的美军束手无策,何况现在在我们面前的越军还没有飞机,就算有大炮也让我们压着打的那种。
这不?只见那些越军一排排的从山顶阵地里冒出头来,很快就一排排的倒在我军战士的枪口下。
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使我对反斜面战术的应用已是烂熟于心,虽说现代的武器参数与那时有些不一样,比如抗美援朝时我军步兵使用的制式武器是射程远、精度高、射速低的莫辛纳甘,而现在使用的却是射程近、精度低、射速快的47。但这点改变并不影响我对反斜面阵地的火力配置。
除了棱线下安排了两个班依托坑道防守外,距离山顶阵地两百米的范围内我没有安排任何火力。原因是这段距离正处于越军在山顶阵地居高临下的往下投掷手榴弹的范围,手榴弹这玩意威力虽是不大,但做为每个兵都可以携带四、五枚的单兵武器,一旦投下来那也是成片成片的,威力绝不会亚于远程火炮。再加上越军可以趴在山顶阵地上在不暴lù目标的情况下往下投掷,所以避开这段区域绝对是种明智之举。
两百米以外就是反斜面阵地的火力重点,这与朝战时期有些不同,抗美援朝时期火力重点是距离较远的莫辛纳甘,前排的冲锋枪只是为了敌人人流冲近时可以大量杀伤敌人。现在因为制式武器参数的改变,火力重点毫无疑问的就转到47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