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朝现代化_青峰竹叶【完结】(14)

  过了大堂和二堂,衙役带着文申来到了,迎客厅。

  “文先生,你在此少坐片刻,我就去禀告县太爷。”

  “有劳。”

  衙役走后,文申四处打量这个迎客厅。以前文申没有见过真正的县衙,初见,很是感兴趣。东看看,西瞅瞅。

  没过多久,林知县从迎客厅屏风后面,走进来。“让文先生久等了,还请海涵。”

  “那里,我也没来多长时间。”文申应道。

  “根据昨天的安排,三位掌柜分别去招揽工匠去了。看时辰,也应该快来了。”林知县道。

  还是真说曹操,曹操就到。一衙役,进来说,三位掌柜带着到二堂了。

 

  正文 第九章 宋朝水泥厂

  在衙役的引领下,文申和林知县来到二堂。到了二堂,只见三位掌柜和八个工匠正在高谈阔论。众人见林知县进来,纷纷起身,问好。

  “这八位都是我们沂州有名的工匠,两个铁匠,三个木匠,一个瓷器窑匠,一个石匠,一个火药匠。”张掌柜一一向林知县和文申介绍道。

  经过一阵寒暄,文申也对这几位工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八个工匠中,火药匠的文化水平最高,是位秀才。其他的也就认识几百个字的水平。有的只认得,不会写。

  “总体来说,还符合文申的需求,至少不是文盲。”文申心想。

  文申把水泥制造流程和工艺资料交个一衙役,让其发给众工匠。

  经过一个时辰的讨论研究,火药匠道:“其它的我不清楚,但这水泥中各材料之间的比例,在下认为还是能够办到的。”

  瓷器窑匠道:“配好配方后,烧窑过程,小的认为可以。”

  两位铁匠苦笑道:“各种黏土、黑石(煤炭)、石灰石的研磨还可以用石磨完成,但这一人粗,十多丈的钢铁大炉,怕是不能。”

  “这可如何是好?”林知县紧张道。

  “可不可以,用小点的炉呢?”一个铁匠道。

  文申也不知道行不行,但道:“可以试试。另外,这水泥的材料各位是否能够收集齐全。”

  “这材料,除了黑石,其它的遍地都有,不值钱的。黑石,临近的兖州县很多。虽然黑石能够取火,但其烟黑而多。屋里用时,容易死人。被人视为不祥之物。现在没人用它。”石匠道。

  “这配方甚是重要就,你等不能向外人泄露半字,即便家人也不可。如有违犯,休怪本官无情。”林知县板起脸,道。

  “我等晓得,还请县太爷放心。”众工匠,齐声道。

  “你等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开始试做。”林知县道。

  ……

  众工匠走后,二堂里只剩下林知县、文申和三位掌柜。

  林知县道:“我来沂州上任的路上,路过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见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晚上灯火通明,甚是壮观。而此州之富裕,全靠此矿。然,沂州无矿,大量民工无所事事,特别是这个季节,全在墙根下面晒太阳。虽也衣食无忧,但也仅是温饱而已。作为父母官甚是惭愧。”

  “林知县,心系民生,实乃百姓之福。在这地贫多山之地,无饥饿乞讨之人。可见,林知县之功劳。何来惭愧。”文申马屁道。

  “文先生,所言极是。”三位掌柜也马屁道。

  “各位不用宽慰我,如果水泥能够制作成功,我想应该能吸引一些闲散之人。”林知县道。

  “各位,我想水泥是能研制成功的。但为了更好大规模生产,我想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公司。”文申深思道。

  “公司,公司是何物?”众人疑惑道。

  “公司吗,类似作坊,里面有东家、掌柜以及各种工人。”文申解释道。

  “就是作坊啊,为了叫公司啊。”众人还是疑惑。

  “作坊在我们那里叫个体户,只能几人而已。而公司,里面的人员达上万之多。管理起来比作坊麻烦多了。”文申道。

  “那不就是大作坊吗。”众人心想,也没多问。

  “咱们亲兄弟明算账,各位看这股份如何分配啊。”文申笑道。

  ……

  经过讨价还价,文申以技术入股占三股,三个掌柜每人出资一万贯占两股,林知县在城西郊划出二百亩地占一股。日常管理暂时现有文申负责,同时林知县和三位掌柜各派出一账房来管理各种账务。经过讨论,未来的水泥叫沂水牌,因靠近沂水得此名。

  在众工匠尝试制造水泥的时候,文申也没有闲着。文申找到一家烧制陶器的作坊,以九十九文一个批量购买容量一百斤的陶桶。

  几日后,传来好消息,水泥试制成功了。文申测试了一下,发现虽然没有现代的水泥好,但也算不错了。但流程已经被众人改的面目全非,因为无法制造合适的回转窑,众人就然想到用铁锅炒,居然还成功了。文申看到几个大汉挥汗如雨的在大铁锅里炒生料时,文申惊呆了。文申现在太佩服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

  ……

  “听说了吗,沂州西郊的什么水泥工厂在招人呢,一天工钱一百个大钱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