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也附议!”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站了出来,支持王易的提议。
得到朝中这样两位重臣的支持,王易心里越加的得意,他在瞄向李世民的时候,也发觉了这皇帝眼中有赞色露出来。
出乎王易的意外,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臣有异议!”
李世民并没什么意外,挥了一下手示意道:“有何异议尽管道来!”
“陛下,王校尉所提之议虽然很有道理,那些能上马作战的突厥士兵,万不能放其回归,但其他部众的处置,臣却另有所想,依臣所想,如王校尉所般安置突厥部落,准备将其彻底汉化,不若将这些突厥部落置于北疆,用以抵御北方其他部落的攻击更为妥当,那样可以彼此消耗掉各部落的实力,我大唐可以得渔夫之利,”长孙无忌看了几眼王易,意味深长地道:“突厥人豺狼之性,非容易教化之众,不若就让他们在彼此的争斗中慢慢衰弱为好!”
殿上的李世民没有言语,而是转头看向王易。
王易从容不迫地答道:“陛下,将突厥人置于我大唐北疆安置,让他们与北方其他突厥部落争斗中消耗实力,虽然是大善之计,但突厥人对那一带情况很是熟悉,若没有我大唐军队监看,或者监看力量不足,那他们聚众作乱,逃奔其他部落,并不是没有可能,如此反而会增加我边军防御敌人的难度,臣觉得,想慢慢消耗掉各部落的力量,可以趁如今东突厥汗国覆灭,派驻我一支大军驻于阴山一线,以绝对力量控制漠南一带,在适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筑地,驻军把守,同时以我大唐之影响力,挑起各部落间的争斗,那样可以最有效削减北方各部落的实力…”
王易瞧了两眼面无表情的长孙无忌,再转向李世民方向,继续道:“陛下,我新占之阴山以南之大漠南侧地,臣觉得必须要派驻军队把守才可,在漠南有驻军,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在那一带筑有城池,派遣官吏驻守,垦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必会人丁兴旺,如此即成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响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国土,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入侵的前哨,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北胡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也会更及时!而依然存在的各部落,为保其生存,一定会向我大唐示好,我们可以利用各部落间的矛盾,许以其利益,将其牢牢控制住!此应该远比冒险将突厥队众安置于北方,以抵御其他部落攻击来的有效!”
并没退下的长孙无忌有点惊异于王易新提的这个建议,他在想了想后,再次问王易道:“大漠一带,皆是高寒蛮荒之地,不适合人居住,若我派兵驻守,将士所需之军需,供应必当非常困难,若粮草供应不及,军队必定生乱,到时不要威服北胡部落,连自保都有难度!这如何解决?”
王易向长孙无忌行了礼,再对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但也肯定有许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据臣所了解,那一带广布草原,可以放牧,还有数量不少的湖泊,有水的地方还可以耕种,我们所驻大军除靠后方粮食供应外,还可以开展军事屯田,在镇守边关的同时,放牧耕种,自给自足,那样即使遭遇后方供应不及的情况,也不会出乱的!”
王易这话的很坚定的,后世北方不是有那么多的大城市吗?不论是外蒙、还是内蒙,人口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城市也不少,那些地方现在也一样可以住很多的人,成为城市的。
再者,军事屯田这种以军养军的方法,无数军事名家都曾经采取,特别是历史上明朝的时候,军事屯田更是普遍,这对保证驻屯在离内地很远的那些边关粮食物资的供应,实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手段,作为军事统帅的李世民,王易想着他也肯定能理解。
长孙无忌没接着辩驳,倒是李世民开口话了:“王爱卿所提几议,朕听了觉得非常有理,先退下吧,其他诸位爱卿,还有建议可尽管一一来!”
第一百零四章舌战群臣
第一百零四章舌战群臣,到址
第三卷 长安风流 第一百零五章 朕受益匪浅
第一百零五章朕受益匪浅
王易很是不解地退了回来,他还有一些想的话没讲出来,还想接着讲,想不明白李世民为何在他还没将所想的都讲出来之际就让他退下了,但在瞄了一眼李世民,看到这皇帝那大有深意的目光,也有点明白过来李世民的用意
王易作礼后退回他该站的地方,边上那些同僚都对他投来敬佩与惊异的目光,王易也对他们微微地笑笑,收神站定,准备听接下来朝臣们的奏言。
接着陆续有朝臣们站出来发表意见,总的来,朝臣们所发表的意见都有点类似,拿来归类的话,基本有两类,一类就是如魏征所言,建议朝廷将突厥俘虏全部放归,以免再有胡人乱华之事发生,一些则建议朝廷在通过对突厥头人恩威并施的同时,对俘虏的突厥人严加看管,不让他们成为大唐以后的敌人,而要让他们成为大唐属下的子民。有好几个朝臣对王易所提建议称赞有加,其中就有守民部尚书戴胄,戴胄在奏言中盛赞王易考虑的长远,所提的是安邦定国之良策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