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太平盛世时候才会出现的盛况,在连续几年的大灾过后,几乎是凭空出现了,对于大唐的决策者们,特别是对于雄心勃勃,励精图志,想干出一番超过以前所有帝王伟业的李世民来,天下间出现这样的盛况,如何不让他们高兴和得意,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连对此情况的出现并没什么意外的王易,知道这些事后,也是忍不住的惊喜,更有一种自傲感涌上心头。这一切,与他所提的建议不无关系,至少他的建议,让贞观四年繁盛的情况比历史记载的更甚了。
在年关将至的大朝会上,皇帝李世民向诸臣及众多外蕃的使节宣布了一年以来大唐所取得诸般成就,满朝文武皆喜形于色,马屁声不绝于耳,不只是朝中的文武大臣,相继出列,以华丽的字眼赞美了几番皇帝决策的英明,连那些外蕃的使者,也先后站出来,盛赞大唐皇帝的英明,并表示,他们会永远听服于大臣,做大唐忠心的藩属国,岁岁进贡,听从大唐皇帝的差遣。
在这些外蕃使节相继出列恭维一番后,被新任命为原东突厥系部落头领的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思摩,再次领着众使节出列,演出了一曲很有戏剧性,又似特意安排的大戏。
李靖班师时候,随大军一道来长安朝见的诸部落头领不少,这些是大唐北边突厥系部落,如回纥、薛延陀、扑骨、契苾、思结等部落的头领,这些部落头领在抵达长安后,一直逗留未归,及至秋天左右,又有一大批西北一带,西域诸国及西突厥系各部落的头领来到长安朝贡,随李靖来长安再加上后来陆续抵达长安的各部落头领约有近两百人,这些人在阿史那思摩的带领下,集体上呈奏议,奏请大唐皇帝为天下各部落的头领,行“天可汗”之尊位。
看着殿下一大处黑压压胡人出列,面请此事,李世民在大感意外的同时,得意的不得了,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不过李世民到底是大唐的皇帝,在诸部落头领上呈此表,得意忘形了一番后,也马上冷静下来,以“朕为大唐天子,如何再可行可汗之职”为由推托,但诸部落头领长跪不起,恳请李世民一定要接受他们这般请求,随即朝中文臣大臣也都当殿跪下,恳请皇帝接受诸部落头领的呈请。
在差不多可以将大殿掀翻的山呼万岁中,李世民“不情愿”地接受了诸部落头领的请命,并决定在以后呈送给各部落头领的诏文中,皆以“天可汗”自称。
诸部落头领当殿表示,他们在回去后,每年都会敬献一定数量的牛羊,作为敬献给天可汗的礼物,同时会修建一条直达长安的“参天可汗大道”,并在大道边上广设驿站,以方便各部落头领来长安朝见他们的“天可汗”,李世民这次没有任何的犹豫,马上答应了这个请求,同时还承诺,大唐的边军会一道参与修建此大道,并负责保护来往此道行人的安全。
李世民随后当殿宣布了对诸部落头领的封赏,每一个头人都被授以大唐的官职并爵位,并有数量不菲的财物的奖赏,还允许他们待到明年春后,再回到部落中去。诸部落头人又是一片山呼万岁中的致谢,领旨谢恩后先一步退朝。
随即李世民向满朝文武宣布了来年的一系列新政,包括在大唐各州的田地上,全部推广一年几熟,稻麦及其他作物的复种技术,大量种植产量高、生长期短的占城稻,通过官府制售或者出租农具,通过官府的渠道,教授南方百姓精耕细作技术,并在农闲时候,广修水利工程。
同时鼓励人口生育,对多生育家庭采取奖励措施,并通过修改唐律,降低男子初婚年龄,由刚开始的男子二十岁可婚改为十八岁。这些提议都是王易所提,他知道如今大唐最缺少的就是人口,如何尽快地恢复人口增长,这是以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阶级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政治经济稳定发展,再出台一系列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天下的人口数量一定会大规模增长的。
即使大规模增长,至少在数十年至百年间不必考虑计划生育的问题,如今大唐境内在册登记的人口数量才二千万刚出头,基数低,即使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差不多到年后才会翻番,到四千万左右,但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那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如今的婴儿出生时候的成活率低,人均寿命也短,除非医疗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再加人鼓励人口生育的政策施行,那才有可能达到。
而且如今的男女性别严重失调,以王易从民部所得的资料大概推测,男女比例大概在一比一点五到一比二点五之间,甚至可能更高,也就是一个男人只娶一个老婆,那天下间还有很多女子没有人可嫁,一辈子得守活寡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隋朝最盛时候,人口有六千余万,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到了唐初,直线降至两千万左右,损失的人口当中,大部都是男丁,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因此王易在向李世民提议的时候,建议鼓励男子娶妻并纳妾,并提高庶子的地位,但因为这个问题太过于敏感,并没被李世民采纳,将其当作正式的新政公布,只是在鼓励人口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略略提起。
李世民在王易提出此议的时候,还嘲讽王易纳妾一年多了,还未添一子一女,未作表率,让王易很是汗颜,发誓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让苏燕生个一男半女出来,以消除李世民可能有的,怀疑他某方面有问题的猜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