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长孙无忌与李靖,王易对李靖的信任速度远胜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对王易格外热情,连带长孙冲和长孙涣这两位长孙府上的长公子和二公子,也不敢对王易冷嘲热讽,再加上有一个在他们面前表现泼辣的妹妹陪着王易来,对王易还算尊重。
除了与长孙无忌有过长时间的交谈外,王易还是大哥王昂的丈人岑文本聊过很多事,对于岑王易是非常敬佩的,在李世民面前都数次提起过,李世民已经将岑文本提为检校中书侍郎,位列朝廷重臣之列。
王易许多不同于常人的见解让岑文本很是惊叹和佩服,王易对岑也是非常敬佩,两人聊的很投机,甚至岑文本与王昂间都没聊过如此多的话。
王昂在得知后,也是非常惊异。
当然王易到李靖府上串门的次数也是最多,虽然作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的李靖因为要率大军出征,有太多的事要忙碌,但晚上大部时间都是在府上,王易去李靖府上拜访的时间都是晚饭时间,顺便蹭顿饭来,在吃饭间及饭后,与李靖讨论这场战事的相关情况,的非常详细。
王易对“大局”的把握度,及诸般军事行动方面的见解和建议让李靖非常的惊喜,新近收的这两个弟子,王易和苏定芳,都非常让李靖欣赏,但在讨论军事论理时候,王易所表述的却远比苏定芳来得更周密详尽,甚至许多方面连李靖都是没有想到过的,李靖不得不感叹,王易还真的是一位“军事天才”,来日不可限量。
李靖只希望,王易不只在谈兵时候有这般不同于一般人的见地,在实际作战时候,也有不同常人的表现,能在此战中立下大功。
但李世民的特别吩咐又让李靖不太敢把王易当作能随时调用的将领来看待。
忙忙碌碌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了上元节,出征的日子将来到了。
正月二十二日,艳阳高照的冬日,天气有些冷,出征吐谷浑的仪式在明德门外举行。
在这把礼节看的很重的年代,这样大的军事行动,这样大规模的出征的仪式自是不能简单。
数万的将士们在明德门外宽大的广场上整齐地排列着,放眼望去,无数的战旗飞扬,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和马,耳边是震天的锣鼓响。
各出征将领的家眷们,也都齐聚在明德门外,为自己即将远征的亲人们送行。与出征将领们意气奋发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的是,送行的家人们都是一副哀伤的面容,一些出征将领的妻妾,还有子女们,都在那里不停地哀泣。不顾王易劝阻,一意要来送行的长乐公主、长孙凌、苏燕等人也不停在那里抹着眼睛,战争总是要死人的,谁也不知道,此番出征,眼前还活蹦乱逃的亲人们,还能不能安然地回来,此时的一见,很有可能就是这辈子的最后一面,这如何不让他们悲伤。
王易的家人中,长乐公主哭的最凶猛,她也是很气恼,在父皇面前答应了,让她在今年或者明年为王家添一子嗣的王易,回府后又变卦了,反得强调她年龄太,要生孩只有待身子长定了才好,到了明年她十五岁之时,一定会满足她的愿望的。
在王易动容的劝,及表现出来不一般的关爱下,长乐公主只得屈服,并答应不告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但今日将要与王易分别,她又非常的后悔了。想着与王易成亲都快两年了,她还是处子之身,看着长孙凌和苏燕能时常与王易宠幸,想想又气又伤心,眼泪是忍不住滚滚而落。
昨晚同榻侍俸王易,并极尽荒唐之举后身心非常疲惫的长孙凌和苏燕同样大哭着,她们哭的理由只要是因为王易要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牵肠挂肚的思念就从今日开始了,不禁悲从心来,特别是跟随王易最久的苏燕,眼睛都哭肿了。
三人女人在几名侍女的劝慰中,放声大哭。
不懂事的子吟和子矜很兴奋地看着热闹的场景,很疑惑他们的母亲们为何要哭,不过她们最后也被母亲们的悲泣吓住了,跟着哭了起来。
看到两个孩跟着哭,再加上仪式要开始了,长乐公主等人才好不容易止住哭,只是声抽泣。
皇帝李世民亲自主持了盛大的出征仪式,包括太子李承乾在内的诸位皇子,还有在京所有八品以上的官员,全都随御驾到明德门外为出征的将士送行。
明德门外的祭坛,绕以青绳,张有幕帐,置军神及军旗的牌位。
李靖一身戎装,站在李世民身后,所部的候君集、李道宗、薛万彻和薛万均兄弟及胡将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还有其他朝中重臣,一道祭祀。
因为王易品级不高,此次只被委以帅部长史职,还没资格跟随在皇帝后面参加祭祀,只能率自己身边的亲卫,骑着马站在很远处,看着这热闹的场景。
王易身边除近两百名由王复亲率的亲卫外,并没有其他军士,出征时候,没有最他所领的将士。
祭天、祭地、告庙后,再祭军神、军旗,以太牢祭祀,牲血涂军旗、战鼓,再是軷祭,包括行军将要经过的方位和山川神,表示从此跋山涉水,可以一往无前。
祭祀完毕,李靖率诸将进行誓师,众将士跟着呼应,在热闹地大喊了一阵后,被热烈场面所感染的李世民意外地举臂高呼,“大唐万胜大唐万胜”
数万将士还有观看及送行的臣民们也跟着大喊起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