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顺对伏俟城周围的地形很是熟悉,在刚刚商量之时,他建议在城西一处河弯的山谷近处,设好伏击,等待天柱王的溃部,那里是最好的伏击地。但王易却否决了慕容顺的建议,要求全军急袭天柱王的营地,与苏定方部左右夹击,一举攻破天柱王的大营,趁天柱王部大乱之时,全歼这部人马,并将天柱王斩杀,
王易还是担心苏定方不敌,若他这部人马也发动攻击,两头夹击,效果会更好。
至今伏俟城一带没有溃兵出现,也没人回来报告情况或者请援,此时的王易也断定,苏定方应该还没对天柱王的大营展开攻击。他想着,苏定方一定会在天黑之后才发动攻击,而不会在天还亮之时,就袭击吐谷浑人大营的。天黑对方看不清我方多少人马,最容易达到奇袭的效果的。
当时慕容顺听从了王易的安排,但在出城后,又犹豫起来,在与王易并排策马行进之时,再次提了自己的意见,“王将军,本王觉得,还是在河谷地设伏好,那样可以再次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大宁王肯定想除天柱王而后快,本将也非常想将天柱王此人斩于马下,若不与我其他一路大军一道袭营,那天柱王遭败后,很可能会利用对地形的熟悉,趁乱逃走的,伏俟城附近并无大的山,都是平坦的草原,天柱王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逃跑,若他不是逃回伏俟城来的,我们在那处等候,那就是白等了,”王易着笑了笑:“这颗人头很值钱,末将想亲自将其斩于马下,献给大宁王当礼物,也给将来到伏俟城的李大总管一个惊喜…”
听王易这般,慕容顺犹豫一下,还是同意了,“那一切听凭王将军的安排…”
听慕容顺表现的如此谦恭,王易也不客气,直接下达了命令,“大宁王,速令的人马加快行进速度,争取在天完全黑之前,抵达天柱王驻地附近!”
五月初了,可以是盛夏时节了,青海湖边虽然还没到酷暑时候,但日落时间也很迟了,再加上处于比长安更靠西的地带,大概估计,青海湖边落日要比长安迟了半来个时,比杭州的话差不多要迟一个时左右了。日头长,天黑的迟,对王易来,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慕容顺也应命,马上命令手下的军士加快行进的速度。
这支人马应该是慕容顺的私兵,知道跟随唐军去攻打自己的族人,并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在听到号令后,也都加快了行进速度。
王易所领的唐军,伴在吐谷浑军士身侧,差不多并驾行进。
在远离慕容顺后,伴着王易飞跑的王复有点担心:“二公子 >,这些吐谷浑人会不会反水?”
“不会的!”王易对用大喊声音问他的王复同样大喊着回应,“慕容顺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了!王复,加快行进速度,定方肯定会在天落黑后马上就展开攻击,我们要做出有效的支援,争取一战就将这三万吐谷浑人全歼!”
王易从来没有过的豪气让手下的护卫人员大受鼓舞,马上用他们挥刀的怒吼来回应。
战争过程中行军与冲杀的速度还是有所区别的,即使是快速的行军,驱使战马的奔跑速度也不能和冲杀时候相比,战马在急速奔跑一阵后,很容易累垮的,即使是依然有两马换骑的唐军也不敢完全放开速度快跑,而对行进速度把握更有经验的吐谷浑,更是知道如何控制速度。
这一路行来,两支人马并不是全速奔跑的,那样即使跑到目标地,也没有力量攻击了。
从伏俟城出发,行了近一个时辰后,他们行出了差不多七十里路,距天柱王的营地很近了,行在最前面的唐军已经截杀了好几队人数不多的游骑,据慕容顺所,此地距天柱王的营地还有十几里路,王易令将士们做好警戒的同时,抓紧时间休整,准备随后的冲杀。
在战争打响之前,我方人马体力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食物、饮水都是要补充的。
离天柱王部大营差不多六七里的地方,应该是比较安全的地方,吐谷浑的游骑跑过来的数量应该不多,即使能遇上,也有可有效截杀,即使有突发况,一个快马,也可以冲到对方的大营处。
太阳早已经落山,光线逐渐黯淡,整个天地间都有一层雾色起来,远处景物看上去都是朦朦胧胧,往这个方向而来的吐谷浑游骑并没有做足防范的准备,再加上冲在前面的我方军士都是吐谷浑人的装束,即使到近了也分不太出来,这些可怜的游骑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就在军士们休息了才一会,远处隐隐地有火光腾起来,还有隐约的喊杀声响起来。
听到警戒的军士报告及看到这情况后,王易马上令全部军士上马,以最快的速度往大营方向冲击,不用也明白,那肯定是苏定方的人马开始袭营了。
草原上地势平坦就是好,这么远的火光都可以看到,喊杀声也传得过来,要是放在多山多丘陵的地面,那是不可能发现这些情况的。
唐军将士的速度很快,在慕容顺所领的吐谷浑人还在手忙脚乱中,他们已经整好队形开始冲了。
王易在近两百名军士的护卫下,跑在整支队伍的最前面,落后他一个马身左右的,是王复和王听、王华等亲卫,吴恩所领的人马在王易右边偏后一点的位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