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李世民命令的李世勣,已经令手下的几员将领率一部人马押着俘虏和内迁的原高丽百姓往幽州方向行进了,李世勣率一部人马在辽州迎接李世民的御驾。
抵达辽州之时,已经是九月底,辽东进入了冬季,天气变得寒冷了。
因事先做了准备,在足够数量的冬衣运到辽东来,大部的将士都能换上御寒的冬衣。
此次征战中,缴获的粮食数量颇巨,以大概的估计,即使内地不往安东境内运粮,只以存粮就可以供驻守的大军吃上两年还要多,再加上驻军将在安东进行军事屯田,至少几年内粮食问题不要担忧,因此在往辽东运送的物资中,粮食的数量并不多,大多是武器、衣被等其他军需物资。
在王易任兵部shì郎的几年内,大唐军队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后勤供应已经建立起来,在这次战时候也充分发挥了作用,接下来也将为大唐稳固占领安东,及以后的征战,继续发挥作用。
御驾大军在辽州停留了三天,继续往西行进,踏上归程的路。
这次出征高丽的十四万军队,除八万人左右班师回朝后,剩余在六万左右人马都留在安东大都护府内,这也是大唐在新置领地上留驻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
除了六万唐军将士,还有数量不少的被改编的原高丽军队,被打散安置在留驻的大军内,若以实际论,安东这片土地上,被称作“军队”的人马数量超过了十万。
有十多万人马驻守在安东,还有苏定方这位有头脑的将领在,李世民可是放心归去的。
经平州、营州、幽州、定州,在从辽州出发近一个月后,班师的大军抵达并州。
在这个李唐的发家地,大军再次停留数日。
李世民率群臣在并州举行了一些列祭祀的活动,将大捷的消息告慰先祖。
已经是严冬时节,从并州出发后的第三天,寒『cháo』来袭,天降大雪,大军冒雪继续前行。
所幸后勤供应充足,所备的御寒衣服足够,因冻饿而死的军士基本没有出现。
十二月初五,大军终于冒雪抵达离长安城约四百余里的蒲州,在这里大军再次停留。
太子李治率领留守长安的房玄龄等百官,到此迎接李世民所领的凯旋大军。
又是诸多的仪式,大军停留了三天后,冒着严寒继续西行,终于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抵达长安。
能在过年前抵达长安,这是包括李世民在内每个人的心愿。
从平壤出发,大军足足走了近四个月,这一路的艰辛,自不用说,在看到长安城高大的城墙出现在面前时候,许多人jī动的流下了泪。
“长安,我了!”看着视野中出现的长安城的高大城墙,王易也很是jī动!
出去差不多一年了,终于归来,而且还立下不小的军功归来,想着以后的日子,可以在府中天天陪着妻儿们欢乐,王易打心底的高兴。
他希望这次战役后,再也不要出征,大唐已经足够强大,外敌其他没有人,接下来,他想过安逸的生活了,过那种不需要做事的舒适日子…
第一百零二章长安,我回来了
第一百零二章长安,我回来了请记住的网址,如果您喜欢黄昏前面写的《泱泱大唐》
第一百零三章 另一个战场
∷书哈小說罓:小說罓∷
第一百零三章另一个战场
在长安城外,举行了隆重的凯旋及献俘仪式。(更新本书最新章节)
皇帝御驾亲征,班师回朝,凯旋仪式的规格可不是一般将领出征可比的。
所有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亲王、郡王及其他文武散官,都被要求出席,数以百计的文武官员,在寒风中排成队,迎候在明德mén外。
天气虽然寒冷,但闻知消息后来看热闹的人还是很多,明德mén外那一大片开阔地带,有数十万的长安城内近附近的百姓聚集着,以一睹取得大胜后凯旋的大唐王师风采。
出征将领的家人们,也悉数出现在欢迎的人群中,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团。
跟随在李世民身边的王易看到,他的那些家人,大哥王昂及他的妻儿,还有他自己府中的所有妻妾儿女们,都站在一块,向他所站方向挥手高叫,还有不知哪个小东西,想从人群中跑出来,所幸被边上人拉住了。王易也用他所能表示情感的方法,向家人们致意。
凯旋仪式隆重而热烈,又非常繁琐,程序非常多,祭天告庙,让许多如王易这般期望能早些回去,和家人团聚的将士们,有点感觉到厌烦。
凯旋仪式最后,李世民站到御驾最高处,面对凯旋将士及欢迎的人群,清了清喉咙,带着吼声道:“我大唐兵威震天下,无人可以撼动,那些冒犯我大唐天威者,都逃不了被诛的命运,大唐威名必将远播万里,”说着李世民举臂高呼道,“大唐万胜…”
“大唐万胜!”那些有点感觉到累和乏的将士们这才醒过来,将他们在严冬时站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所生的郁闷都从喉咙里吼出来。
长安城外,怒吼的声音响彻天地间。
听到这般震天雷般的呼声,李世民非常的满意,不顾众臣的劝阻,也不管冬日的严寒,一直坚持站在御驾上面,面对着长安城内外的十数万军民,挥手致意,在观看人群一làng高过一làng的呼声中,进了长安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