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俾斯麦等三艘战舰排列的斜线阵型,此阵型可以说是近现代最受欢迎的海战阵型,其好处在于:机动性强,火力较为集中,防鱼性好,转换阵型方便,前后火力均衡适中,几乎一直可以翼侧炮火攻击敌人。缺陷在于,侧翼的火力还不够强,因为射距有限撒。还有就是技术性要求很高,前后间距的保持难度高。
当德国海军排好阵型的时候,惠特沃斯海军中将就已经明白,英国海军对德国海军二十年的遏制,已经完全的失败了,面前的德国海军舰队,根本就不符合惠特沃斯海军中将和大部分英国海军将领的判断,在他们眼中德国海军不过是一群陆地上的菜鸟,驾驶着军舰,事实上当英德海军协定,放宽了对德国海军的限制的时候,英国海军仍然看不起这些德国人,因为德国海军没有悠久的海军传统,不过他们好像忘了上次大战中的日德兰大海战。
日德兰大海战虽然以英国海军获得战略上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却明白无误的告诉了英国海军一个事实,那就是生长在大陆上的日耳曼人,完全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击败英国海军。
而现在,德国海军在这里的力量是三艘主力舰,而他们面对的英国海军,现在仅仅只拥有一艘一战时期的旧型战列舰—厌战号战列舰。
只要不出现奇迹,这场海战德国海军赢定了,排好斜线阵型之后,德国海军编队马上开始斜插英国海军的阵型,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的双联装283mm主炮,开始轰击厌战号战列舰周边的英国海军驱逐舰,而俾斯麦号战列舰则一直没有动静,不过它的八门双联装380mm主炮,却一直在瞄准着厌战号战列舰,随时准备发出致命的一击。
为了不让自己的驱逐舰遭到损失,惠特沃斯海军中将还是决定首先炮击,他也知道这次海战凶多吉少,本土舰队离这里还有很远,厚厚的云层,也让飞机根本无法起飞,所以强大的本土舰队根本不可能给他们任何的援助,他们只能靠自己。自纳尔逊时代便贯穿于英国海军的无畏进攻精神,也让惠特沃斯海军中将心中抱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皇家海军几百年的光荣,毁在自己手中。
自纳尔逊时代,英国海军就因为值得骄傲的荣誉和长期的胜利贯穿了一个不变的思想——进攻。在几百年的皇家海军战史中,我们几乎见不到英国海军舰艇遇到优势之敌时予以退却的情况,相反,不管兵力是如何弱小,其指挥官的第一决定都是——进攻!
惠特沃斯海军中将当然也不会例外:“进攻,皇家海军没有撤退这个词,胜利必将属于皇家海军!”惠特沃斯海军中将简明的吼道。
厌战号战列舰上的八门380mm主炮,首先开始发威,在一万五千码的距离上朝德国海军进行炮击。380mm的炮弹落在海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水花。
见此状况,威廉?马沙尔海军上将命令道:“日德兰大海战中的前辈们在看着我们,让对面这艘在日德兰大海战中就本应该沉没的英国军舰,彻底从英国皇家海军的序列中消失吧!”随着威廉?马沙尔海军上将的命令,俾斯麦号战列舰上面的八门380mm主炮,也开始显示自己的威力。这也预示着,第二次纳尔维克港海战的决战部分开始了。
在厌战号战列舰的掩护下,英国的驱逐舰告诉朝德国海军扑来,因为在那种距离上,驱逐舰的火炮根本够不着德国舰队。
“嗖……”在英国海军的驱逐舰上,鱼雷发射器开始发射,在水面下,鱼雷带着惯有的白色痕迹朝德国的舰队扑来。
“报告!英国驱逐舰像我们发射了鱼雷!”参谋人员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威廉?马沙尔海军上将。
“计算鱼雷参数,马上进行规避动作!副炮全开,阻止鱼雷靠近!”威廉?马沙尔海军上将命令道。
“马上进行规避动作……”参谋们传达着命令。
索性德国海军的斜线阵型本来就有较高的规避概率,虽然被英国海军的驱逐舰所发射的三十二条破开海浪高速行驶过来的鱼雷,让舰队被弄得焦头烂额,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还必须集中精力来规避鱼雷,但是不要紧,一万五千码的的距离让德国海军还有反应的机会,大部分的鱼雷被有惊无险的规避过去了。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3)
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战纳尔维克港(3)
唯一有一颗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后弦位置,并且被弹开。其余的鱼雷成功的被规避过去。趁着德国海军三艘战舰采取大仰角规避鱼雷的时候,厌战号战列舰的八门380mm主炮一次齐射,目标直指俾斯麦号战列舰,因为惠特沃斯海军中将知道,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德国海军的这艘巨型战列舰,只有一开始让“俾斯麦号战列舰”失去战斗力。自己才有可能摆脱被击沉的危险。至于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惠特沃斯海军中将相信,在自己使出浑身解数之下,还是有可能逃脱的。“轰……”巨大的水花距离从俾斯麦号战列舰,数百英尺之外的海面上高高溅起。
恩斯特?林德曼果断的下达了命令,霎那间,两组前主炮马上爆发出让人热血沸腾的怒吼。随着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开火,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诺号两艘战列巡洋舰,也一起开始新一轮的炮击。马上有两艘英国舰队的驱逐舰被送入了海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