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在前进_克虏伯【完结】(481)

  是否投降的争论还在法国军队中争吵不停,仍然有一些将军认为,英国海军能使英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敦刻尔克战役进入到最后的时刻,他们再次听见了爆炸性的消息,德国海军倾巢出动,和英国皇家海军进行决战,几乎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认为德国疯了。事实再次打破了他们的眼镜,英国皇家海军司令豪斯勋爵阵亡,整整六艘战列舰,十七艘重巡洋舰沉入比利时外海。这件事情终于促使了贝当的决定,紧接着在敦刻尔克坚持了整整八天的英法联军,向武装党卫军投降。

  战争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月,法国最高统帅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在什么的方。或许说,法国最高统率部意识到变。行动迟缓和举棋不定这一毛病还在继续发作。敦科尔克撤退的失败让信心不足的法国人觉得战争已经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法国意识到战败不可避免,

  议案通过的同时,贝当随即联系西班牙政府首脑佛朗哥,希望通过西班牙向德意志第三帝国表达请求停战的意愿。贝当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人的英雄。他这次扮演的角色与所谓的凡尔登救星牵不到边,历史的必然性让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站在了不应该站立的的方,或许没有人知道贝当上台之前在想些什么……

  贝当曾经一度居住在西班牙,被召回法国时,佛朗哥曾经劝说贝当不要回到法国,佛朗哥说道;“现在法国的失败,和元帅没有丝毫的关系。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回去,等于为了达拉第背了黑锅,你这个名声当了这个总理就一世英名完蛋了”。

  他在离开马德里之前,对西班牙首脑佛朗哥说:“我的国家被打败了,他们叫我回去谋求和平并签订停战协定。这是马克思主义30年来的成果,他们叫我回去照管这个国家。”

  可是这个人为什么非要是贝当来做,可怜的老元帅,他的成功却给他带来了灾难。当整个法国处在失败的边缘,人们再次想起了在凡尔登狙击住德国强大攻势的老人。希望贝当能够再次创造奇迹,可是他们不知道,贝当已经不准备再次和德国作战了。无疑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陆军,仍然有能力继续战斗下去。但是面对着此时无论质量数量方面都比法国强上一倍的德国国防军,贝当看不出来法国能够取胜的希望在哪里。

  6月11日,法国政府忍痛迁到图尔,并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法军完了,法国公民愤恨之情不可言状。6月13日,法国政府无力再战,只好正式向德国提出停战的请求。但是法国总理雷诺并不认输,得到丘吉尔支持的雷诺,仍然没有放弃希望,期待着战局的扭转。贝当是在看不出来法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希望在哪里。

  结果,在继续作战还是通过求和结束战争这个问题上,法国政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以雷诺总理为首,另一派以贝当元帅为首。贝当公开而毫无保留地出来当了主和派的领袖。贝当向内阁宣读了一份备忘录,排除了在法国本土以外继续战斗的任何想法,而在本上以内他又坚信法国业已战败,剩下的只有设法缔结一项体面的和约,贝当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口吻说,法国的复兴不可能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取得,而应是“祖国及其子孙承受苦难”的结果。停战并不是对战败的惩罚,而是一个新的开端,即“保证不朽的法兰西永世长存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贝当甚至以辞职相威胁。

  的确,德国国防军的进展,让所有已经习惯了一战模式战争的人,都赶到心惊肉跳,因为德国进军的速度太快了,有些地段的法国军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成了德国国防军的俘虏。借用美国报纸上的评论:“德国进军速度比历史上所有军队进军的速度都要快,德国国防军在法国大平原上纵横的驰骋,一个崭新的作战模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贝当和雷诺之间的争论还在继续,但是军方的态度十分明确:“我们支持贝当,战争已经进行不下去了。”

  在这一次内阁会议中,魏刚将军突然离座外出。数分钟后,他又匆促地冲进来,神色慌张,大声喊道:“共产党已经占据巴黎了!全城到处有暴动事件发生。托雷斯(共产党领袖)已经冲进爱里赛区(原来政府所在地)。”魏刚要求政府,立即向希特勒请求休战。“我们不能让共产党占有本国。否则我们就辜负了法兰西厂据这位部长所说,魏刚的表示,在内阁会议中产生了一个深切的印象。但内政部长芒台尔却立即去打电话,询问驻在巴黎的总督。回电说是巴黎异常宁静,毫无暴动事件。街巷战斗,以及共产党的统治,全是子虚之谈。因此,魏刚模仿德国放空炮的伎俩是失败了。

  “但时局究竟能够维持多久不变呢?”。对啊,究竟能够维持多久呢?从政客们聚集着的咖啡馆和旅馆等地方,谣言不断地传播出来。大街上能听到无数的谣言:德国军队当天晚上要到达都尔了;英国人已经背了法国人,向德国私自乞和;丘吉尔已经自杀了;雷诺也已经采取同样举动了;巴黎满城烽火;共产党在数小时内即将暴动;共产党已经开始暴动了;最后,希特勒已向贝当提出公允的和平条件,愿以军人地位互相谈判。诸如此类的谣传,不可胜数。

  在一家咖啡馆中,前任内阁总理黑面赖伐尔,正在向若干同僚谈论时局。他断言自己早已料到今日的结果。他说道:“我一向主张,法国应该和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协调。法国之所以有今日的毁败,完全应该归罪于疯狂的亲英政策,以及向苏联的讨好乞情。”他向听众担保,如果政府听从了他的话,法国在今日之下,一定是一个快乐的国家,和平地生活下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