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却是在基本上都是人工,没有使用机械化生产的这个“荒唐”的情况下完成的,怎么不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嘛。其实很简单,周大少团长实行了一种崭新的工资结算方法:
不保底,全计件!可谓是把工人们每一滴油都榨干净了,这个“可恶”的资本家!工人们却并不恨他娃,要想挣钱多全靠自己多干活干好活。
产量上去了也有麻烦了,现在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从刘鸿声刘老爷子到一般管理人员,看着大中华城中间的大坝子上堆积如山的火柴包装箱有喜更忧:老天爷!这一月产量相当于以前的两年,怎么卖的出去啊?!
说起来,三四十年代,中国火柴市场上竞争很是激烈的,主要是瑞典、丹麦等大火柴厂商出产的洋火充斥中国市场,使国产洋火几乎少人问津。可以说,火柴的市场是有的,而且还十分巨大。
你想嘛,一盒子火柴二十根装,又是家家户户的日常必备的生活必需品、消耗品:点个火生个炉子抽根烟打个亮片,几乎都离不开。二十根装的一盒火柴说不好听点,能用一天不哦?!
家庭主妇们家务需要就不说了,遇到起像重庆城那些抽旱烟杆的老爷子们,常常是吸吸灭灭的,一杆旱烟不点上五六次都抽不完(各位看官不知道吧,笔者爷爷留给他这个嫡长孙子的传家宝就是一杆两尺多长的翡翠旱烟杆!?东西是好东西,不敢抽,旱烟太呛人了。再说在这个时代抽那玩意,要被别人当做从过去穿越来现代的老古董),哪个一天不用上几盒火柴。
就是像周大少团长这样子抽烟卷的,一天二、三盒烟,也得用上几盒火柴。重庆城,可以说哈,只要是嘴角冒点胡子茬茬的男人,基本上都是烟、酒、茶全来!所谓之“不会烟酒茶,不能当爸爸”嘛。
整个四川又有好多人,大概是全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八分之一,这就是五千多万人。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现在一月的火柴产量也就仅仅够这四川五千万人一人用一盒的,火柴卖不出去?火柴市场大着呢,这点产量哪里够哟!
听了周大少团长一通分析,众人信心增加了不少。对于营销高手周大少团长来说,接下来的几招简单而且新奇:
第一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大造舆论,创造出“中国人就用中国火柴”,“用国货火柴就是爱中国!”的社会氛围。
至于那像宣传百花油时用过的铺天盖地的小广告又是粉墨登场,贴的甚至连小鬼子占领的沦陷区的大街小巷都是:
号称当时的“三躲不起!”,那三躲不起,小鬼子的“仁丹”,周大少团长的“百花油”、“美丽火柴”!
后世人们笑称:早在1938年底,周大少团长的“百花油”和“美丽火柴”就已经收复了中国半壁河山。
第二,周大少团长把西南画院的那个出身于洛阳画牡丹的丁画家院长喊起来,让他组织西南画院的艺术家们重新设计火柴盒面的贴花,原先的那个太简陋了:几笔简笔画再加几个字“美丽”火柴。卖相太差了!
于是专工山水的画家拿出了祖国各地秀丽奇美的山河集锦,专工仕女的画家拿出了四大美女、十二金钗……甚至连画小人书的一个叫邱素美的画家干脆推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各一套。
这些火花设计拿给刘鸿声等人看了,那是赞不绝口,这些火花太美了!简直是美不胜收的艺术品啊。众人甚至有点觉得当火花贴在这一分钱一盒的火柴上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珍了!?
不仅把“美丽”火柴打扮得实至名归,周大少团长还通过各地报刊杂志满世界的嚷嚷:
凡收齐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美丽”火柴火花之《水浒传》中的一套一百单八将的,可凭完好无损的“梁山泊”人马全套火花,到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美丽”火柴在各地的代理经销处,兑换黄金二两(时值大洋二百元)。
这个噱头一处,可是了不得了:全重庆城、全四川、乃至全中国(包括沦陷区)的人们都是争相购买“美丽”牌火柴。人们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企望能捞到这“二两黄金”。不少人甚至一箱(一千盒装)一箱的端。
刘鸿声刘老爷子等几乎是目瞪口呆地看着堆积如山的五万箱子火柴几乎在十天之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美丽”牌火柴一举占领了中国各地的火柴市场。
现在别说月产量五万箱,就是十五万箱都不够:各地要求进货的单子如雪片一般飞来。
周大少团长的三位佳人的一万元投资,三个月后就赚了好几万,喜得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各得了一个儿子的女人们对啥子都还不晓得的娃娃念:
“你娃娃的奶粉钱是你屋老汉卖火柴一分钱一分钱赚出来的哟!”
但不知道为何哈,无论人们如何积攒《水浒传》人马的火花,总是缺少那个母夜叉“孙二娘”这一张。即使是那些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美丽”火柴的代理经销商们,偷偷摸摸把整箱火柴拆封寻找,也找不到“孙二娘”这张火花。
于是“找人就找孙二娘”这句口头禅不胫而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