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血抗日军_秋风起叶落【完结】(166)

  张明宇走上前去,大吼一声:“吵什么吵?”

  看见张明宇一身军官装,一名个子稍微高点的学生说:“长官,我们要当兵,要上前线!我们要和小鬼子去拼命,但是这个人却让我们去当工人。”后面的那群学生都跟着叫喊起来。

  “嚎嚎啥!”张明宇一声大吼。将这些学生的乱哄哄的声音全部压了下去。

  “你们要和鬼子拼刺刀?”张明宇说道:“你们知道刺刀怎么上枪吗?你们知道怎么杀人吗?在这里乱嚎嚎!亏你们还是有学问的人,还是知识分子!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人才,你们要知道怎么运用你们的知识去支援全国抗战!”

  没等那些学生说话张明宇又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怀着满腔热血前来参军报国的!但是大家要各尽所能,你们到兵工厂去工作,制造出枪和炮,更能支援战士们打鬼子,我让你们进兵工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学技术,把外国人的技术全部学到手,变成咱们自己的技术。

  现在我们的枪炮弹药都是靠进口,老百姓从牙缝里抠出来的血汗钱,都被黑心的外国军火商给赚去。你们想下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兵工厂,我们中国自己能够制造枪炮,我们还需要去花大价钱买别人的吗?”

  “只要你们各尽其才知道吗?只要你们做的是对抗战有利的事情,无论你们是在哪里,你们都是英雄,都是我张明宇的兵!”张明宇再次大声说道。

  “长官就是张明宇?”一名学生问道。

  “这还能有假!“老子就是张明宇。

  “同学们,我们参军,我们去生产枪炮,让战士们拿着我们所制造的枪炮去狠狠的打击日寇!”那名学生挥起拳头带头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将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顿时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喊起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将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将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

  第一百一十六章:血战鄂尔多斯1

  经过三天的招兵,独立师再次招了新兵两千多人和学生兵一千多人,张明宇将这两千人补充进损失最大的第二旅,并且从第一旅调了部分老兵帮助第二旅加强训练,均衡第二旅的战斗力。

  那一千学生兵则被张明宇全部派到一号和二号兵工厂当学徒,这些学生兵和那些被送出国的战士日后成长为张明宇的兵工厂和军事学院的中坚力量,为日后铁军的发展带来的不可估计的贡献。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独立师的三个旅基本上战斗力恢复至顶峰,这时张明宇接到骑兵侦察兵的报告,日军第十四师团从包头开出,正往鄂尔多斯方向攻来。

  张明宇随即布置作战计划,第一旅在田盖村沿河布置阵地,第三旅留守鄂尔多斯充当预备队,第三旅沿公路右侧布置阵地,张明宇将三个旅呈倒置品字形部署。准备迎击日军。

  防空团被部署在最后!随时准备火力支援第一第二旅。

  得到命令之后,全师官兵都光着膀子开始热火朝天的挖战壕,修阵地!附近的老百姓们纷纷帮忙运送木头石头等物资帮忙修筑阵地,日军飞机几次想要低空扫射都被密集的防空火力给打跑,在损失一架飞机之后,落荒而逃。

  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仅仅用了四天时间,第一旅和第三旅的阵地就全部修筑完毕,完全按照张明宇的标准来执行,梯次部署,层层阻击,猫耳洞和各种防炮洞,各种轻重机枪暗堡和交通壕全部成型。

  第五天日军的先锋部队第27旅团步兵第2联队已经抵达了外围阵地,在联队长黑贞藏大佐的带领下朝第一旅的阵地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

  但是遭到第一旅的战士顽强阻击,很快日军就退了下去。

  当晚,第一旅第一团第三营的一个连,对日军进行了一次夜袭,摧毁日军卡车一辆击毙日军二十多人。

  日军师团长土肥原贤二带着师团主力赶到以后,听说第二联队遭到夜袭,把黑贞藏训骂一顿,严令各部严防支那人夜袭。

  此时第十四师团的布置是:师团指挥部布置在达拉特旗,第27旅团为左翼,第二十八旅团为右翼,骑兵第18联队左右支援作战,两个旅团分别称矢型向第一旅和第三旅进攻。

  第二天一早作为主攻的第27旅团第2联队,在重炮联队的炮击之后,随着联队长黑贞藏拔出指挥刀:“杀嘎嘎!”担任第一波攻击的两个中队就端着步枪嗷嗷乱叫着朝第一旅进攻。

  重炮炮弹所产生的浓烟还未散去,两个中队的鬼子排成散兵阵型,在掷弹兵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开始快速冲锋,当他们冲到距离阵地不足一百米的时候,一名连长拔出手里的净面匣子就是一枪,顿时刚才还聊无一人的战壕里立即露出无数支钢枪,一时间枪声大作,战士们打完一枪,立即拉动枪栓,再次开枪,几挺轻机枪也开始吐出火舌。

  正在快速奔跑的日军一个接一个被打倒在地,几挺轻机枪组成交叉火力网,将鬼子成片的扫倒在地,两门掷弹筒也扔出手雷,手雷落在鬼子人群中爆炸,炸死炸伤一大片鬼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