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血抗日军_秋风起叶落【完结】(835)

  在道路两边的枯草丛和湖边的芦苇丛中,第三师第一旅的万余名官兵已经在在此等候多时了,战士们身上披着茂密的伪装,加上漆黑的夜幕的掩护,即使走近了也很难发现,那茂密的枯草丛中竟然藏着人。

  ……………………

  大约凌晨两点时分,此时的天气已经十分的寒冷,加上靠近湖边,一些战士已经冻的牙齿打颤,但是战士们纹丝不动,依然趴在冰冷的草丛中,神情冷漠的的凝视前方的道路。

  为了确保这次伏击圆满成功,第一旅旅长赖长青亲临前线坐镇指挥,在距离道路大约五百米左右的一处土凹里,赖长青和一团团长杜学成等人静静的趴卧在草丛中,不时用望远镜看着前方的道路。

  就在众人等得有些不耐烦之际,杜学成的望远镜突然捕捉到了一丝火光,在漆黑的夜色下,那一抹火光显得格外耀眼,在这晚上,火光应该就是火把发出来的光亮。

  杜学成当即以肘触动旁边的赖长青,低声道:“旅座,小鬼子来了”

  “嗯?”赖长青闻言顿时拿起望远镜朝道路尽头望去,通过望远镜,赖长青能够看到一支支火把发出微弱的火光,时隐时现,随着距离的接近,越来越多的火把出现在了赖长青的视线内。

  而通过望远镜,赖长青也能够依稀看到火把下,一群群鬼子兵整沿着土路朝这边走来。看到这,赖长青当即对旁边的杜学成道:“学成,传令下去,准备战斗”

  “是”杜学成当即悄然起身,朝后面的电话机走去。

  通过电话将准备战斗的命令传达了下去,接到命令后,等候已久的一旅官兵们顿时来了精神,个个精神抖擞的拉动枪栓,准备手榴弹。

  黑暗中,一股肃杀之气悄然弥漫开来。

  土路上,井上步兵联队的鬼子兵正大步朝这边走来,在队伍中间,联队长井上靖和参谋长鸠山少佐神情凝重的跟着队伍大步朝前走去。

  很快,鬼子的前锋小队已经进入了一旅的包围圈,由于这次是夜晚行军,为了不打草惊蛇,暴lù目标,鬼子的前锋小队并未对道路两旁进行火力侦察,而是大摇大摆的从第一旅伏击圈内,穿行而过。

  不是鬼子大意,而是井上靖这个老鬼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第四十二集团军会早早就在这里等候他们,半路截击。

  因为,他们从芜湖县城突围的时候,并未惊动那里的中**队,未放一枪一弹就顺利的从芜湖县城突围而出。

  所以,井上靖就自认为,他们的突围计划进行的十分的成功,要不了天亮,他们就能够抵达禄口,和那里的皇军会合。

  很快,鬼子的前锋小队就顺利通过一旅的伏击圈中心地带,这时,井上靖大佐和参谋长鸠山少佐带领的不到一千七百多名鬼子兵也纷纷开始进入了第一旅的伏击圈。

  隐藏在道路两旁的官兵们都已经屏住了呼吸,轻轻的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那些进入了伏击圈的鬼子。

  夜幕下,鬼子兵们的沉重的脚步声和一些杂luàn声不停的响起,埋伏在道路最前方的三团官兵们已经能够清晰的听到鬼子的脚步声和看到那些鬼子兵丑恶的面容。

  大约五分钟后,一千七百多名鬼子已经全部进入了伏击圈,身处土凹里的赖长青亲自拿起电话下令道:“各团注意,立即开火,狠狠的打”

  “俅俅”两发红色信号弹冉冉升空。

  已经接到命令的官兵们顿时纷纷开火,隐藏在草丛和芦苇dàng里面的轻重机枪一时间纷纷发出怒吼,耀眼的火舌穿过芦苇dàng和草丛扑向那些毫无准备的鬼子兵。

  各种手榴弹和集束手榴弹也从草丛中飞出,砸落子鬼子人群当中。

  遭到突然袭击的鬼子兵顿时纷纷中弹倒地,井上靖大佐和鸠山少佐惊慌失措的厉声大吼道:“八嘎牙路狡猾的支那人”

  “大佐阁下,我们遭到了支那军的伏击怎么办?”鸠山少佐焦急的问道。

  “命令部队,向前攻击前进冲出去”井上靖急中生智,连忙道。

  “哈伊”鸠山少佐连忙拔出了指挥刀,挥舞着指挥刀厉声喝道:“杀嘎嘎冲出去”

  “哒哒哒………突突突……啪啪啪…”这时,道路两旁的第一旅官兵们不停的猛烈开火,将急骤如雨的子弹倾泻到了鬼子兵头上,很多鬼子兵还未来得及拉动枪栓,开枪射击,就被密集的子弹击中,纷纷倒在了地上。

  土凹上,牛田贵通过望远镜看到那些鬼子兵想要向前冲,他当即对旁边的杜学成道:“学成,你马上去亲自指挥一团,无论如何,给老子堵住,一定不能让这伙鬼子跑掉一个五分钟后,全军出击刺刀见红,速战速决”

  “是”黑暗中,杜学成啪地挺身敬礼,旋即带着一名警卫大步离去。

  “杀嘎嘎射击射击”井上靖和鸠山少佐躲在人群中,尖声喝斥道。

  “大佐阁下支那军的火力很猛我们恐怕冲不出去了”火光中,鸠山少佐急促的道。

  “八嘎一定能够冲出去的命令部队加强火力射击”井上靖大佐勃然大怒,咆哮了起来。

  那些鬼子兵,不停的朝道路两边射击,边打边往前冲,但是越往前冲,所遭受的火力就越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