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非凡的贵族富有政治才干。经商这种或发财或破落的机会,使贵族具有
活力,并加强了它的变动性。一个人可以跻身于贵族阶层,但也会由于无能
而难免从贵族地位上掉下来,或至少进不了通向政治权力的渠道。
在十八世纪,还没有什么证据表明有人对本文所述的治理方式有何不
满。既然人民予以默许,居统治地位的议员们就没有任何理由贬低自己的生
活方式。尽管十八世纪后半期弗吉尼亚有过一些小小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但
它们完全是在弗吉尼亚黄金时代的既定体制内进行的。在较有影响的(甚至
比较革命的)弗吉尼亚人眼里,美国革命本身就是维护那个时代中庸之道的
一种尝试。
由于弗吉尼亚的统治者们钦佩英国绅士的理想,他们最谨慎地遵循的绅
士准则就是中庸。和当时某些英国绅士不同,他们不轻视贸易或劳动,也不
赞许懒散的贵族作风。他们也不同于后来杰克逊时代的一些美国人或欧洲平
均派民主主义者,并不把满手老茧的劳动者特别加以理想化。弗吉尼亚人从
布拉思韦特所著《英国绅士》一书中可以得知中庸体现在三个方面,因而必
须在精神、肉体和财产上同样地身体力行。他们懂得了“中庸是一种很值得
绅士(他被想象为刚来到自己的土地上,因而很需要一名小心侍奉其主的随
从)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美德,因为它是划分社会阶层的最好标准。”这种为
治理一个群体所必需的古老美德,在那些欧洲人为之互相折磨了几个世纪的
宗教问题上,也同样是需要的。
21.“信神而求实”:
没有主教的主教派教会
弗吉尼亚殖民地并非由躲避宗教迫害的难民所建立,早期弗吉尼亚的宗
教不是乌托邦式的,也不是“净化”的。英国的现行宗教生活成了移居美洲
的英国绅士生活的一部分。在弗吉尼亚历史上和经由弗吉尼亚人形成美国性
格方面,没有什么比这一事实更具有决定性意义。1724 年,对弗吉尼亚有
亲身体验的休·琼斯牧师说:
如果说新芙格兰是不信国教者的收容所和宗教问题上的阿姆斯特丹,宾夕法尼亚是贵格会教徒
的保育院,马里兰是罗马天主教徒的隐居地,北卡罗来纳是逃亡者的避难所,南卡罗来纳是冒
险家和海盗的乐园,那末,弗吉尼亚堪称真正不列颠人以及大多数真正教徒的逍遥胜地;不骄
不颓,不亢不卑,更令人敬佩和鼓舞。
新英格兰、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的分裂派教徒确信,他们宗教的“纯洁性”
要求他们反抗母国的制度。然而,早在其他殖民地建立反抗性社团之前,弗
吉尼亚人就开始把英国的宗教生活移植到美洲沿海来了。虽然一些小规模的
分离主义运动从中世纪起就骚扰着英国的宗教生活,但在 1607 年弗吉尼亚
殖民地建立时,罗马天主教是国教以外英国唯一的大宗教集团。弗吉尼亚的
英国国教会是个宽容的教会,它实际上与弗吉尼亚社会共生共栖,而并非众
多教派中的一派,弗吉尼亚殖民地从建立到十八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许多变
化,但它的宗教不知怎的仍然保持着这种宽容色彩。他们的宗教感情不是一
种激发人们重建天国或建立兄弟友爱之邦的狂热,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
操,它使殖民地的制度充满温柔的神意。古老而耐久的宗教丝线把弗吉尼亚
的社会组织联结在一起。
1720 年 7 月 14 日,罗伯特·卡特从拉帕汉诺克写信给督导他儿子学业
的伦敦代理人说:“任凭别人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教子成龙吧,我决心要把我
们神圣宗教的原则及时灌输给我的孩子;我是英国国教培养出来的,因此我
希望我的孩子也这样。不过,我不能苟同华而不实的玄理以及任何超过礼仪
和遵奉国教之需的繁文褥节。信神而求实,这才是本体,而那些东西只不过
是外壳。”在十八世纪中期的弗吉尼亚,这种中庸之道不仅表现为不受极端
派偏激之言的影响,也表现为既热情又冷静地奉行英国国教的风范。那里很
少有任何派别的异端教徒。
这种中庸之道是如何在弗吉尼亚产生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回顾
历史。英国国教起源于一种妥协,而且如麦考利勋爵所说,仍保持着‘罗马
天主教和日内瓦加尔文教之间的中间立场”。这种中立精神使英国圣公会教
义能成为一个自由主义社会的国教,并有助于说明其非凡生命力的缘由。在
那个时期,圣公会教义传统上着重于制度而非信条,甚至在英国也是如此。
弗吉尼亚教会的宽容性质只是更突出了这个重点。
在马萨诸塞海湾,请教变得比它在英国更注重实际,而不那样醉心于教
义。英国请教徒在教义上处于禁锢状态,但在新英格兰,请教徒却自由自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