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言语,却已承认此书为实,平日也非狡诈之人,吾便给汝这个机会,说罢!”
强压下拔剑杀人地欲望,吕布终是理智地觉得其中必有隐情。片刻后终是坐回位置冷冷说道。
“多谢明公宽宏……敢问一句:宫前后表现,算不算得为得明公尽心尽力?所谋之计。又可尽为致明公遭逢败阵之元
陈宫拱手躬身一礼后,便如此问道。
“公台长于军略。于内政之术亦有所长,每有所谋,吾善用则必胜,且能得兖州之地,全赖汝劝先说服张孟卓。后亲招降各郡士族功劳。逢得败阵,确也是吾错听意见,不从汝之谋见……”
陈宫如此一问,吕布回想起过往事来,与堂下其余众将一样,心中那疑惑感更加强烈起来了。
想陈宫原本就因为投曹操最早,故而是其手下最得信任之人,叛其来助吕布也可见其心,现今再去叛投,就算曹操再如何心胸宽广。只怕也容不下他这等“首恶”!
“即有此答,想必明公与诸位已知宫无通敌于曹孟德之必要!时至今日,宫亦无需隐瞒于诸位。想前时明公与诸位同僚曾数问我为何不认明公为主,宫未作明言回答。想必猜测者众多。原因其实很简单,但却非是明公才德不足,亦非吾不识趣,自命清高!要令诸位意外了----陈宫早有所属,只因主公之命,故而委身左右而已!”
陈宫环顾左右,再看向吕布,终是轻轻道出了这番话语。
而等他说完。果然众人齐齐哗然。便是一向喜形不露于色的张辽与高顺二人,也是微微露出惊容。眼神闪动间,皆在猜测陈宫这话真实度如何。
“有此一说,算为吾解一疑惑,然而这又与汝这等通报吾军底细书信有何直接关联?”
想到近前在黄河岸边与陈宫那一番对答的吕布,看着陈宫那极为认真,一直处变不惊的脸色,已然有把握认定此话为真。但想起当今之事,此时已渐渐冷静下来的他便如此平静问道。
“当然有关联----吾主便是当今入主徐州代为牧事之幽州牧、安平侯刘子扬!”
陈宫依旧平静说出的话语,却有如一股飓风吹过,惊起一片惊涛骇浪,引得堂中数十位吕布手下大小文臣武将们惊呼出声。
刘晔的威名,他们这些混迹于官场上之人又怎能不清楚?
除袁绍外,惟一的一位势力遍及三州之人;身份为皇室贵胄,比诸于“四世三公”的袁绍,在名望上并不低;两州相加,虽然总体可用步卒不多,但手中拥有骑兵约为九千之数,冠于天下诸侯;再有算上辽东之地治下共有六百余万百姓皆是生活安定,士族得利,占当今天下将近两成人口在手,综合实力居首;更重要地是,从其作主亲自指挥战事便从无败绩,他们的主子吕布,曾经不可一世地公孙瓒,嚣张跋扈的袁术,甚至将吕布打得节节败退地曹操都在他手上吃了败仗……其百战百胜之名已渐传于四处!
“刘子扬?”
吕布虽然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刘晔,但真正确认后,还是感到一阵不信,面色变幻间再问道:“公台居于曹孟德属下时,刘子扬方为代郡太守而已,且当时应刚及弱冠,难道公台便在那时认定刘子扬比于曹孟德更强不成?”
“明公所语虽不中,却也不远矣!中平年间,黄巾大乱被平后,宫流落于冀州,恰逢听闻有一奇怪队伍四处尽找名声极大之人,号称北地有一汉室宗亲愿效周公之礼,尽邀天下有才之人共治边郡,保大汉一方平安。昔时好奇之下,再思及无甚出路,便主动投身其中,后随钜鹿郡名士田元皓等一同北上,其行约有四十余人。归于代郡,所见所闻者,都现出吾主昔时虽然年轻,但却一心为民,是真正求贤若渴之人。”
陈宫回忆起那段往事,面上不自觉有了一丝笑意,却是想到了当时赵明的胡作非为,以及李政的冷静处理,具体细节不讲,他却只说起关键之处,稍稍停顿后再讲道:
“主公一力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态度,又有真正识人之明,田元皓初归时。只经两语主上便知其才能,立即委以重任。吾知吾名姓。更是惊喜称善,虽仅两语之间。却称吾于谋略之术并不弱于田元皓!宫当时本以为主公会亦委吾重任,尽施才能,不想却与吾细谈十数个时辰,语句恳切,尽述当时代郡虽然难治。亦紧缺人才,但却比于汉室之危,天下之动乱太过渺小!”
“主公并不愿以权谋私,他想到的依旧是如何能够迅速结束乱势,使天下重回一统!为此,甚至愿意不要所有权势,只求能够辅佐之人!中原之地尽出英杰,主公为吾尽散钱财谋于中牟县令,使吾尽观天下英豪,若其有可为之处。则无论他身份如何,只要能尽力施展才能,保全亲属,便可直接相投!宫深感其诚。当今天下有此心者可有二人耶?”
“后来遇上名声久传之曹孟德,宫自以为其是为雄才,故而依主公之命弃官相投,怎料得其人疑心极重,性格多变,难以猜度,并非能久侍,得到善终之主。更有任性妄为之事。屠城杀士之实。故宫自行其事,请明公入兖州。从吾自出任于中牟。主公从未有过明确指令,只是间或吾自派人通过单线联络报告情况而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