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示意免礼后,站起身来的曹操立时进言道:“前次付于安平王之礼仪,因为时间仓促,无论是安平国户藉,还是王者袍服印绶皆未付予,今应补齐。”
“丞相补办即可……”
皇帝简略的挥手示意道。
“亦可加袁冀州为大将军,令冀州牧,代督于青,并二州以安其心。”
“可……”
“尚还有最紧要之大事,近日大雪已停,不过一月之后必然天气转睛,此时便可为讨伐于逆贼袁术之机,却需得皇上诏书发于天下,约定于三月十五日大军齐攻于淮南,将此叛党一网打尽,还望皇上恩准!”
“丞相操劳于诸事,只言于他人,却于自身丝豪不提,果真高义也,臣请于皇上加于丞相武平侯之爵位,以彰其功劳!”
又是钟繇率先进言道,他倒是明明白白的显露出了自己地立场,而众多欲与曹操结好的官吏也是齐声附和,一时声势极强,而杨彪一干对于曹操渐渐转为极为戒备官吏,在这个问题上却是保持了沉默,爵位这些东西却都是作为奖赏之用,实际利处并不大,而这时反对未必没有将前面曹操的进言请皇帝发诏书讨伐于袁术之事带了进去……
“既然众爱卿皆是如此意思,便加丞相为武平侯,赐锦衣一件,至于发诏令讨于叛贼袁术之事,请由丞相全权办理,只需最后由朕落印即可!”
这位不是刘协的皇帝,对于自身地命运会有这般转折,可以坐看以前只能仰视的大官们跪拜于他,他是作梦都未想过的,而现今既然有机会将一切本就不存在的权力让出,使得大事小事不必劳烦于他,只需每日抽些时间定时盖印,闲暇便可享受曹操不惜血本收罗入宫中的佳丽们,而曹操将嫁女于皇帝之事也渐渐传开。
与这些相比,他实际上对于曹操是有不少感激的,而对于以前的上官赵明与田畴的安排,也成了他心中最大地隐秘和禁忌。
朝中虽然并不乏能看穿此点之人,但他们都清楚一个道理,朝廷君臣一体,若是这位皇帝名不正言不顺,那便失去了利用价值,连带着他们也会变得一文不值,故而这个秘密哪怕是有心投于曹操属下之人,都未有过短时间内报于曹操地想法。
不论怎样,这位不是皇帝的皇帝之言语以及随后地作为,终于使得大事件的发展变化趋于平稳。
公元197年三月十八日,刘晔已经在三月初派出太史慈领水军将东海贼一扫而空,贼首王通战死,从此海路再无大规模聚集海贼之后----
以刘晔、曹操、吕布为主,三家各出兵两万五千,两万,五千合为一军从北面汇于沛国境内萧县,孙策,刘表都派出少量部队参与其中,各自在与袁术势力接临之地先驻守,却委使者前往萧县联军大营,商议选定主帅,以及各自分工等细节问题。
很快这次以曹刘孙共为一方盟友,讨伐于不知好歹的袁术之战便要正式开始……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六章 分兵之计
纵观于历史,但凡涉及到有几家联盟之事,往往就代表着各怀心思,并非一心同力共抗于对手。
这种情况的在敌手势力较弱,并不能给己方带来足够的威胁,想要歼灭于对手却又得付出不小代价时,几乎必然出现。例外的时候当然就是对手实力极强,唇亡齿寒情况下必然会同心协力,不计较于片面得失。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此次曹操,刘晔,吕布以及孙策和刘表参与的讨伐袁术之事,就属于第一种……
三家聚合于萧县这处霸王项羽曾用三万骑兵将刘邦进入彭城的六十万大军杀得溃不成军,刘邦仅以身免之处。他们在第一项各自划分权力所属之事上,便发生了分歧。
这个权力所属,自然是指得联军盟主之正副位置,而究竟是曹操还是刘晔担当此任,这一点上两方各有道理----
“丞相为此次讨袁之事发起者,又代表朝延出战,当然应据盟主之位!”
曹操千方百计迎了天子,为的就是自己能够行事顺利,而大封于诸侯之事,更是为了使得诸侯们在接受封号的同时,也承认了许昌汉室朝廷的正统性。现今再非是曹操仅为一州之主代表,故而此项有涉及于颜面体统,显示权力之事上,他并不想让出盟主之位而听别人调遣,程昱作为曹操一方忠心为主,又是智计过人的代表此话便由着他来讲却也恰当。
“安平王出力最多,连带于温侯之补给也一并包揽,主力是为吾王所领,且安平王征战于四方,从无败绩之事已是天下共知,便为此次讨伐于逆臣并非坦途而言,盟主之位由吾王领受最为恰当!”
徐州此次作为刘晔的随军参谋出战的正是陈群以及孙乾,而整个徐州于军事上有些擅长的,也仅是他们两人再加上陈登而已。陈登因为主理于全州屯田之事。自然没有机会能够到得刘晔身边为他出谋划策,而此次与程昱出言针锋相对的,就是作为刘晔在徐州一直以来的大主薄陈群。
“凡事名不正则言不顺,今既有丞相代朝廷亲自出战,便属于中军,而安平王虽然强势,却也属于外兵!中外之分清楚。职业自当依此而分,何况涉及于具体行军之事,便可由得安平王任副盟主兼得总参谋。如此岂非名义皆顺,以各自所长得其位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