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帝王系列·铁血洪武—明太祖朱元璋_孝廉【完结】(35)

  本学问,再者,王行知道冯氏父女读过十三经,能判断郭忭学问的深浅。

  郭忭是来应试的,当然属名利场中人,很想得到王行的青睐,因此他打叠精神,使出平生手段,旁征博引地阐明经义,高谈阔论地发挥见解,力求顺利通过这场特殊考试。 冯文敏侧身坐在陪位上,低头静听王郭二人的唇剑舌枪,不知为什么,她希望王行尽快收场,盼望郭忭能将王行驳倒。开始,见王行连珠炮的提问,她还深恐郭忭语塞,慢慢地她放了心:王行的问越提越少,她父亲不住点头,倒是郭忭反问起王行来了。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冯文敏的心情立刻发生了大变化:

  她竟希望这场较量能进行到底,希望王行的傲气被煞一煞,反惟恐爱调和的父亲中止这场较量。

  冯胜却没有出面中止这场较量,只是建议谈谈诗词文学。

  王行立刻响应,从七律大师杜甫谈到了七绝圣手王昌龄,议论横生,妙如涌泉。

  郭忭听出王行和所有正宗儒者一样抑李扬杜,便不动声色地

  颂扬起李白来,说他是第二个屈原,其德才情千古第一,无与伦比。

  王行以为雪刚才败北之耻的时机到了,立刻正色反诘道: “青莲不辩忠奸,误投永王,终于难免流放之厄,其道德见识,何如一直追随太子的子美?”

  郭忭笑着答道:“童子以为,永王的被杀,实在是千古奇冤,祸首便是乃兄肃宗。童子只见永王之冤而不见其奸,只见肃宗之奸而不见其忠。”

  这种议论与传统的意见大相径庭,座中人都感吃惊。冯文敏不安地注视着笑容僵在嘴角的父亲。

  王行连连摇头:“王某不敢苟同,只怕郭举子是冲口而出的吧?”

  他的意思很明显,要郭忭就此下台,承认言之有失。

  然而郭忭却不慌不忙地说道:

  “永王冤在哪里,肃宗奸在何处?想当时招募军队收复失地,乃所有将士之责,永王作为宗室,更是责无旁贷。他招募军队,何况受命于玄宗呢。可是肃宗竟在讨平安史巨贼之前对他大动杀伐,肃宗非但奸,而且忍,永王之冤,

  不显而易见吗?”

  冯文敏发现,蓝玉开始点头了,冯胜沉吟不语,只眉尖的结还没消散。她偷觑郭忭时,但见他神色自若,似乎胸有成竹。 王行再次反驳了:“若不趁早讨平,焉知永王军力强胜后不会作乱?”

  郭忭毫不放松:“又焉知永王必定作乱?于反形彰见之前便加杀戳,岂不是所有典兵的将帅、有兵的藩王,都有可杀之罪?这如何服人?如何安定人心军心?纵观今古,又有多少藩王将帅作乱?便有作乱的,或由将帅无方,如玄宗之于安史;或有削藩操之过急,若景帝之于吴楚七国。若一味责下,未免太失公允,先生以为如何?”

  蓝玉率先叫起好来:“这才是公论,韩彭何曾真有反状,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行避席对郭忭拱手道:“郭举子高论惊人,王某折服,后生真是可畏复可敬!”

  郭忭连忙起身答礼:“童子之语,不过初生牛犊之肆鸣耳,还求前辈多多教诲。”

  冯胜眉尖的结不复存在,笑容又回到嘴角,他称

  呼着他们的字,道:

  “正则先生所言者义,心顺举子所言者仁,皆不刊之论;正则先生鼓励宽大后学之心,更是难得,足以为一代楷模。” 他转向女儿,“文敏,你这个东道主怎么当的?天色已晦,还不开筵,宾客不便开口,我可是要直截了当地要讨口饭吃了!”

  他的风趣使屋里的气氛为之一变,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冯文敏连忙表示歉意,叫身旁的秀梅去厨房传开饭的令。

  门外有人禀告道:“筵席早已排开,只等这里的话说完。”

  冯胜笑道:“再说十天十夜,他们的话也说不完的哟。

  正则先生、心顺举子,请。秀梅,你带路!”

  冯胜暗暗打定主意,假如郭忭这次科举真的无福,就高薪聘他为西席,教他的两个儿子,日后再把次女儿文敫嫁给他;若他高中,就举荐他任郑国公府的属官,好好规谏一下常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固统一深议南北情示无贰偏取春夏榜

  固统一深议南北情示无贰偏取春夏榜

  却说朱元璋因忧虑银花郡主造反之事,着人找来怪杰道衍。谁知道衍竟说他对此事一无所知,不过,他断定银花郡主掀不起大浪,要朱元璋放心。

  朱元璋对和尚道衍是异常信任的,便与他在皇宫里举行了密谈。

  他们密谈的内容有二:一是河北各省的人心是否稳定;二是朱元璋的凤阳之行是否要取消。

  原来这道衍虽是出家人,对世事却是极留心的。因他精通儒、道、佛三家,文足以入翰林玉堂,武足以破百里连营,因此很受朱元璋的重视,被收为心腹。借出游之机,把各处民情报告皇上,是他常规性任务。

  朱元璋得知道衍新近游历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急于了解这些地方的民情,因此连夜召见道衍。道衍此时刚四十岁,生就一对三角眼,一个狮子鼻,一张老虎嘴,人具兽相,相书上说来是大富贵相。道衍也以此自负,视公侯若粪土,经常不理睬达官贵人的造访,以此身价益高。当下他这样对朱元璋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