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位喜欢恶作剧的老人。我们看到,至少自弘治皇帝之后,明朝百多年中,没有一个皇帝肯稍微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然而,在它行将完蛋之际,反而跑出来一位决心好好工作的皇帝。
人们历来都把崇祯皇帝视为悲情人物。除了亡国、吊死的下场,许多人还替他抱一些不平,嗟叹此人勤勤恳恳,一生操劳,却不得好报。只因人们久已习惯了皇帝的淫逸,一旦偶尔有个将身心扑在国事上的,大家好像反而于心不忍,觉得这样当皇帝,有点亏。
不管怎么样吧,崇祯皇帝———朱由检———真的是没享过一天的福。他的不享福,与老祖宗朱元璋宵衣旰食那种简单的勤政生涯不同。除了身体的忙碌,朱由检苦在精神和内心。登基前后担惊受怕;做皇帝一十七年,朝野内外,危机四起,一团乱麻,他左支右绌,疲于应付,吃不香、睡不安;末了,死都死得不轻松,国破家亡,带着耻辱和锥心之痛,吊死。
那张龙床对于他,真可谓如坐针毡。
光宗朱常洛生子不少,一共七个,活下来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朱由校,另一个就是朱由检。
朱由检排行老五,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生。母亲刘氏,生朱由检那年,十八岁。朱常洛这个人跟他父亲朱翊钧是一丘之貉,都很薄情寡恩。刘氏十八岁替他生了儿子,他待人家却很不好,刘氏极为抑郁,万历四十二年(1614)死掉,只有二十二岁,正是花季妙龄。
朱由检四岁失去母亲,朱常洛把他交给西李———就是“移宫案”中那个赖在乾清宫不走的李选侍。那时有两个李选侍,为了区别,人们分别把她们叫作西李、东李。西李是一个刁蛮的女人,却为朱常洛所喜欢。东李人很好,后来,朱由校继位,请东李承担抚育五弟由检的任务。
难兄难弟:由校和由检 难兄难弟:由校和由检(39)
又过五年,朱由校的母亲王氏也悲病交加死掉,朱常洛又把他也送到西李宫中。这样,兄弟俩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当时,朱由校已经十四岁,朱由检九岁。
西李的颐指气使,朱由校后来忘得一干二净,反过来跟客魏一道,*把自己从西李手中解救出来的杨、左等人。但朱由检不曾忘记。
“至泰昌元年九月内移宫后”,刚登基的朱由校降旨,朱由检“改托光庙选侍东李老娘娘,即曾封庄妃者看视”。东李的庄妃封号,是朱由校给的,朱常洛不曾封她为妃。
这是朱由检一生中比较幸运的事。东李,也就是现在的庄妃,性格“仁慈宽俭”。逐字地讲,就是心地善良、有母性、待人宽和、生活朴素。她给了朱由检很好的照顾,“爱护关切,胜于亲生者也”。在给予母爱的同时,也把比较端正的人品传授给朱由检。
但是,一般狗眼看人的势利之人,却并不尊重她。负责服侍庄妃的太监头目叫徐应元,是魏忠贤的铁哥儿们,赌友兼嫖友。他眼里没有庄妃。“应元既倚逆贤,借势骄蹇,每叩见时,或扬扬自得,或笞詈左右,无所忌。”庄妃是个内向的人,受了气全咽在肚子里,“谨重寡言,负气愤郁,竟致病薨”。死于哪一年,不详,当在天启二年以后。
朱由检从小丧母,在西李宫中度过一段无人疼爱的时光,好不容易在庄妃这里重新找回母爱,却又很快失去,痛苦可想而知。庄妃之薨,令他极“哀痛”,“未忍视慈母异生母也”,亦即,在他心中,庄妃跟亲生母亲一般无二。而是谁害得慈母过早逝去,他一清二楚。所以,朱由检与魏阉之流之间,是有深仇的。{164}
天启二年,朱由检封信王,但一直住在宫里,直到天启六年,才迁信王府。天启七年,朱由检十七岁,选城南兵马副指挥周奎之女为王妃,即后来的周皇后。
以前人生冷清孤寂的处境,养成了他谨慎多疑的心理。他很难信任人,小小年纪就懂得防范别人,用疑惧的眼光看世界。这不能怪他。那种经历与环境,谁都不可能发展出豁达敞亮的性格。他做信王时就很有心眼儿,“虑左右侍从半是逆贤之党,倘被逆贤所知,或致猜防忌,畏殊未便”。身边的徐应元“每倚逆焰,屡恣肆不谨,今上【朱由检】久优容之,或改颜假借之,纤毫圭角不露也,圣度之用晦委蛇如此”{165}。
他尽力保护自己。“帝初虑不为忠贤所容,深自韬晦,常称病不朝。”{166}远离政治,也就是远离祸害。
但皇兄病重之际,他是躲不过了。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朱由校传召朱由检。弟弟入内,见哥哥倚靠在床上,投来深深的注视。
熹宗凭榻顾帝曰:“来!吾弟当为尧舜。”
帝惧不敢应,良久奏曰:“臣死罪!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
熹宗慰剋至再,又曰:“善视中宫。魏忠贤可任也。”
帝益惧,而与忠贤相劳,若语甚温。求出。{167}
这就是朱由校传位于朱由检的那一刻。恐惧,不是装出来的;眼前每一个人———从哥哥到魏忠贤———以及他们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脸上浮现的任何细微的表情,都必须非常准确仔细地辨别和了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