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历尽千辛万苦回来,那佛门经典却被一伙歹毒的贼人,抢了去,说也奇怪了,那些歹毒的贼人,让老和尚日日夜夜不停的化成大巫,不停诅咒的丧尽天良的贼人们,为什么不要金银,偏偏要一些对他们没用的佛家经典呢,这个老和尚到如今也没有想清楚。
不用猜,这自然是李治的注意。
李治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啊,历史上玄奘不远万里去印度留学。
回国后,李治家老头非常重视,安排了数千人参加玄奘大师的佛经翻译事业。也因为玄奘大师的弘扬,使印度后期佛教的哲学和大、小乘佛教的经典,在中国得到广泛地传播。
这一传可不得了,后世的中国人之所以那么麻木不仁,不敢反抗,已经被帝王和文官士大夫们改变的畸形的儒家,是一把刀;这玄奘带回来的大乘佛教经典也是一把刀,两把刀,一起阉割了中国人。
至今,佛教起源地印度,还在佛教的影响中呢,没听说过一句话嘛,法国的女人不能娶--太浪漫,印度的兵不能要--太软蛋。
这佛教人家印度都抛起了,中国这儿还要再捡起来,至少李治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李治却又朕为玄奘感到可悲。
不得不承认,玄奘是一个伟大的行者、信仰者、学者。
在他身上,有一股执著求真的精神。
去印度之前,就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他们互相矛盾,用已有的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有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
因此,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感”,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十七年,译经用了十九年。
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如今知道玄奘,还多亏了吴承恩,否则莫非宗教和对历史有喜好的人,谁知道他是哪根葱啊。
不过,这一切,都被李治毁了,还是那句话,领导决定一切啊!
“阿弥头佛,不知陛下莅临,有失远迎,善哉善哉!”
老和尚双眼黯淡无神,眼角和身后的辩机一般,通红,看来刚才师徒俩抱着痛苦一场的,只不过在看到李治的时候,眼角怨气很重啊。
李治心头也有点酸,上前拍了拍玄奘老和尚的肩膀,一副语重心长的感伤的道:“玄奘大师啊,你也不能怪朕啊,做皇帝无奈,做一个好皇帝,不仅无奈,还要无耻啊。
朕真的不能让你那个大乘佛经在我中原大地传播啊,哪怕他再有哲理,再能引人向善也不行,他的憋处比好处要大多了,那些普通老百姓无法分分辩其中善恶该如何自处,不会调节自己,最后也只能“愚善”,朕只能一狼牙棒灭了。你别说话,我知道你不相信朕说的,朕也不想和你辩论,要说辩论,以前还是晋王之时已经和你辩论不下数百次了,那是我还威胁你万一把这事告诉我父皇,就火烧佛经呢。
大师很聪明,不敢和朕赌,即使父皇知道了,也拿朕没辙,总不会杀了朕,那朕母后还不跟父皇拼了。那是朕和你约定,会在登基后,让你传经的,如今你弟子辩机完成了任务,我也来兑现诺言。
这佛经现在倒是可以传传了,但朕有言在先,只能在倭人、高句丽人中传播,抑或是那些西方的满身毛的白猩猩,以及大食,都可以,但唯独大唐,还是免了,朕会派人盯着的。一经发现,到时可不要怪朕心狠,让朕再次行那灭佛之举。”
老和尚听李治一席话,好似得了羊癫疯一般,浑身抖得厉害,双眼中更是泪光一片,眼袋越发的红肿了,“噗通”一声,跪在李治面前,额头重重的触地,也不说话,只是不起。
后面的辩机也跟着跪倒在地。
“顺便告诉你一句,那些佛经朕都已经找了天竺高僧翻译,译成汉文了,你就一边传教,一边修改修改,嗯...至于首批的教徒,就是那被驱赶而来的五十多万三韩之人,想必也够你们忙活一阵了。”
李治是对玄奘真的很有歉意,想当初经书失了,李治可是亲眼看着这老和尚,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差点自杀殉佛的痛苦模样。
至于那些天竺高僧是怎么来的,嗯,天下会驶到天竺的商船上几个坏小子绑架来的,真的不是李治暗地里嘱咐的。
这一句话后,玄奘老和尚干脆抱着李治的大腿,大声哀嚎,李治摆了摆退,无奈道:“大师,您的鼻涕。”
经李治提醒,玄奘老和尚尴尬的擦了擦,好像孩子一般,眼泪共鼻涕齐飞,后面的辩机看到师父如此,也是一阵欣慰。
“好了好了,老和尚,赶紧闪一边去,朕要和你家小徒弟聊聊,你在这儿碍着朕事了。”李治说出的话很不客气,一点也没尊老爱幼,但老和尚却是眉开眼笑,笑的跟多菊花似得,一点也不在乎。
“陛下,你和小徒聊,贫僧这就去前殿。”高兴之下,玄奘毫不犹豫的将辩机卖给李治,跌跌撞撞的冲向前殿,看那身子骨,李治有点怀疑,刚才那副死了爹的脆弱劲儿,是不是装的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