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崔知温无礼之举,老人倒是无所谓,倒是崔知温的话让老人微微一挑眉:“你也觉得陛下对我崔家不利?”
“很明显嘛。”年轻人的口音山东腔咬的很重,不再说关内长安的官话,一般长安人还不一定能听得懂。
崔知温冷笑道:“杨善游支持魏王,本来就得了家族一些人的支持,但没想到他居然敢瞒着家族叛乱,这之后家族为了平息李氏皇族的愤怒,江南开阔的南疆水路和商都拱手相让,家族生意也只能由西北绕道丝绸之路而行,又送出许多的工匠,那数万刺天弩能那么快造出随大军带往前线,其我崔家那交出去的能工巧匠居功至伟。我这才刚刚进长安,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已经快一年没动静了,陛下要动手早动手了,为何到今天还死咬着不放,败坏崔家名声,皇帝想干甚么,尽没我崔家不成。”
“也说不上败坏嘛,当年留下这个杨氏遗族还不是以防万一,早就应该料到一旦事要承担的风险嘛。”老人淡淡说道,似乎不是很想在这个话题上浪费时间一样。
老人抬头问道:“东北那边你筹备的怎么样了?”
说道东北的局势,崔知温的脸上不由自主的带上了几分骄傲的神色,他凌然说道:“二爷爷,你不必担心,东北现在靠南一带辽东商道已经开通,二爷爷你不知道啊,那里除了冬天难熬外,真是沃野万里,良田无数啊,百姓也扑实,民风极其彪悍。听说小皇帝已经开始在东北修建啥大唐皇家分军校,每月都有北上的军队被拉到东北训练,小皇帝兵权倒是抓的十分紧,不容任何人染指,大片土地都划归到皇庄,用来供养皇族子弟,不过有我崔家的人脉支持,辽东初建的城镇吸引的人越来越多,已初具繁华之气,相信再有个十来年之功,也将是个塞上江南。”
“你偷偷转移百姓,没人现吗?”老人依然平静,没有为崔知温的话有丝毫波动。
“谈不上现不现的,所有北上开拓的世家都在转移百姓,蓄养私丁,瞒着朝廷,小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东北固然肥沃,但实在太过于遥远,没有点暴利谁愿意去啊,那里的百姓本就是各族杂居。”
崔知温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崔知温说的模糊,老人也没问,那些世家蓄养私兵自然不是用来造反的,而是用来抢地盘的,东北异族还是屡屡出来捣乱的,再加上这些世家也想抓一些人当奴隶,免费打工,这种事明面上皇家也在干,只不过他们用的是军队,而世家只能隐蔽的小规模的用私兵了。
老人长叹一声,目光颇有些沦桑之气,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装作看不见,开拓东北固然是个原因,同样也是个把柄,真有天翻脸了,打压世家这就是个好借口了,你这两年来对东北也算是尽心尽力了,来到长安不妨去平康居玩玩,人不风流枉少年。”
崔知温闻言嘴角也带上几丝笑意,打趣他道:“二爷爷去过吗,不知道二爷爷功力行不行啊,若是改日多出个姑姑叔叔的,那我的辈份不是又低了一头。”
老人闻言哈哈一笑,“你作恶多端,活该有些报应,来打趣我了。”
一老一少,对坐,低头喝茶,时间如流水倾泻,两年时光飞而过,不由得生出一种浮生若梦的感慨。
“你准备如何应对呢。”老人随意一问,崔知温却不敢慢待,把一路上想到的成熟的,不成熟的都一一说给老人听。
想当初杨善游支持魏王造反失利,李泰惨死,崔家一阵混乱,都以为这回必是泰山压顶而来了。
是老人二话不说的踢开杨善游,果断的把他抛弃,带着南疆水路图和商秘进了大明宫,保住了崔家元气,老人的地位很高,时任二品大行台尚书令,而尚书令一职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故李世民特地为老人设了这个官职,不仅因为老人理政无双,更因为老人背后的清河崔家。
一年的时间,老人让崔家和李治从互相看不顺眼的政治死敌,渐渐展成李治能够信任的忠心耿耿的大世家,一场又一场看不见血光的勾心斗角,生在清河崔氏和李治暗支持的南方新晋世家豪门,于无声处听惊雷,润物细无声,也最终锻造出李治和崔家最最坚固的利益同盟。
饱经仕途起伏的老人并没有插嘴,只是品着清茶,静静的听着崔知温口所谓的试探、揣测、防备等等,不惊讶,不欣赏,也不信任,谈到正事,老人一贯如此,这间走过见过太多的腥风血雨,也经历了太多次的生死与共。
直到崔知温说完,老人依然态度不明,不做任何点评,只要还在承受的底线之内,一些错误还是要年轻人自己去承担的。
“你姐姐来长安了吗,现在如何了?”老人眼梢不由得轻轻一挑,淡淡说道:“选秀,快了。”
崔知温微微皱眉,沉声说道:”姐姐和另外六宗的嫡女都在洛阳游玩呢。”崔知温有点感慨,一位五姓女能让天下所有士子疯狂,不亚于得状元,如今却要七宗嫡长女同嫁,这是千年来七大世家不曾有过的事,近似耻辱了,哪怕对方是皇族。
老人点了点头,随即轻笑道:“不过也说不准,那几个女娃都娇惯了,个个以为自己是公主一样的人物,如今选秀在即,他们以后能出宫玩时日也无多了,还不玩的尽兴,派人盯着了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