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是他们投降呢?”
“这三万人,必死。”男人毫不犹豫的道,一句话便决定了这三万人的生死,“去。”
“喏!”
归海一刀厉声答应一声,转身策马而去。 马蹄踏在街道的青石板上,掀起碎碎的脆响,下意识的归海一刀回头看了看身后。
一个男人,一身黑衣,孤独的坐在马上,立在街头的转角,转角后,是他的妻儿,可男人却下了如此决绝的命令。
恍惚间,归海一刀感觉男人的背影似乎以前在哪里见过,哦,太宗。
不知何时,自己的背后一片汗湿,很久后归海一刀才轻声对自己喃喃道:“三万人而已,陛下敢让薛仁贵在漠北坑杀铁勒九姓二十万人,绝了薛延陀的种,严防消息下,至今还不是风平浪静?一刀,最好你臣子的本职就行,这天下纷纷扰扰,与你何关?记住,你是胡人,主子的事,无需你多言。”
这一天,刚刚休整的金陵以及周边的锦衣卫调动十分活跃,刚刚从江南各道调来的锦衣卫全军被沈贤调集,借口野战拉练,实则却是向着十里秦淮而去。
大江上,锦衣卫的战船,顺着扬子河急速拐进了淮河水系,水面苍茫,白鹭三两掠过,白帆全速张扬开来,以最快的速度向下游金陵而去,烽烟四起,整个金陵周边在李津带着九千唐军与三万僚人的僵持中,不知不觉间全速运转开来,杀气埋于四野,龙蛇尽腾舞。
锦衣卫大军不断集结,转角处,李治还在静立,神静心和,每临大事须有静气,如果李世民还在世,一定会欣慰的,此时的李治,正是他心中最优秀的继承人,不辜负他的教导,值得唏嘘的是,他还如此年轻,未来,无可限量。
历史有时,掌握在一个人手里,手握乾坤,概莫如此。
而另一边,李津的九千唐军与僚人的对峙,终于出现了一丝波澜。
————————
负责盅控金陵周围的僚人把锦衣卫大规模调动老实及时的上报给了孟山、张要离。
探子将经过细细一说,立马引起分歧,孟山最是激动,主张立即杀过去,待九千唐军溃散,一举突破,乘船下河,务克全功!
张要离和候弦高,毕竟是有些见识,认为,拖延下去生变,不过就这样莽撞去填充唐军的军阵,实在是下下之策,候弦高说这番话的语气,一脸汉人对夷狄不加掩饰的蔑视,就差说出“蛮夷之人,不足与谋”经典国骂了。
经过一番激烈争辩,孟山退却了,也许是稚嫩,也许是对汉人心理上自卑,总之,双方战斗的条件具备了。
既然开战,就要全力以赴,孟山也不是不晓事的人。
“好!”候弦高笑道:“那李稚奴最善于偷袭,今日也教他尝尝偷袭不成的滋味儿!”
“这莫不是你们汉人常说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僚人之仇得报了!”孟山更是高兴。
“别忙,”张要离摇摇头:“战场诡诈,我能袭人,人也能袭我,先想想自己的软肋。”
“要离此言倒是没错。”候弦高深沉的道:“六军之要,在于粮道。不过,我们现在只求登船而去,到了江上,水里不缺吃的,可你们僚人不习军阵,冲锋散乱,虽然不忿,但不得不承认,唐军的战力古今少有。”
孟山不赞同了。
“我僚人却非唐军之敌手,不过此九千唐军自街道军令,一刻没有听过,路途遥远,道路艰辛,已是一身疲惫,我们是四个人对付一个还对付不了?我僚人汉子也不是不长力气的软货,个个都是能打能杀彪悍的勇士,防守拉开,九千唐军难保不失,我虽不通你们汉人兵法,但我大姐自小叫我习汉文,深入敌境,像这样枯等,应该算是兵家大忌了。三万人一起冲锋,险道要塞防守,唐军根本无法拦,也拦不住!”
“河上呢?”张要离追问:“河上有把握一路顺利南下?”
“张将军多虑了。”孟山道:“南下,一路顺风顺水,千帆竞起,连绵数十里,哪怕有重兵拦截又有何妨,我僚人敢战之士七十万,区区三万,我还能耗得起,断无差错就是。”孟山有点生气的斥道,不过在张要离和候弦高一瞬间对视的戏谑眼神中,这番话怎么听怎么像个早熟的孩子,不稳。
“如此便好!”候弦高搓搓手:“那孟山将军,你就下令。”
‘
孟山一听将军这个称呼,立马兴奋的发令:不过这次他也听了了两人的建议,组团冲锋。
三万僚人,简单的分成三路逼进唐军,九千唐军身后便是白浪翻滚的秦淮河,自以为能拦得住自己,把自己拖进了险地,他们完了。
背水一战?
可惜李津不是韩信,他也不曾国士无双。
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一场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游戏,筹码仍然是生命,只有一个赢家,战场如同情场,第二名没有战利品。
三万僚人,分成三队,没一万人冲刺三千人, 掂量一番,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多打少很有气势的大战。
而对于沾够这个结论,结局已经注定的僚人们,报以了热情的掌声和强烈的反响,无知者无畏,他们已经等的实在不耐烦,打完了回家,不必在江畔吹凉风,岂不舒服?他们还要回家打猎,像一只小蜜蜂一样赶在过冬前储藏活命的粮食,明年开春,还要播种,弄点家畜牛羊养着,于是,他们理所当然的将这份无关生死的消息抛之脑后,开始组队调动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