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官册_高阳【第一部完结】(63)

  “如今第一大事是办米。今年湖广、江西大熟,米价甚低,我们派人买米来办平

  粜。”他问章钦文:“你看哪里有公款可以动用?”

  “公款是有,但未经奏准,不能动用。”

  “转眼严冬,等奏准了再去采办,米运到已经是明年的事,灾民早已不能活命。”

  汤斌又说:“反正办平粜是本钱可以收回的;到时候归垫,有何不可?这件事,我完全

  负责,将来上头有处分,我一个人承担。”

  “为救百姓,没有让大人一个人担处分的道理。”章钦文说,“我拨五万银子出来,

  请大人指派采办人员。”

  “你们公举!肯实心办事,清廉能干的才合格。”

  即席推定松江府海防同知李经政、苏州府海防同知刘三杰,委任为采办委员;米款

  亦议定在前任巡抚疏浚茆河,特开捐例,溢收的款项内,动支五万两,随后平粜归垫。

  于是连夜办公文,下委札、扫点起程;汤斌派了一名戈什哈通藩司,说李、刘三人

  动身以前,他要找他们谈一次话。李经政、刘三杰便约齐了一起去禀见。

  “你们是司道公举的,操守才干,我都相信得过。”汤斌问道:“你们是一起采办,

  还是一个到湖广,一个到江西?”

  “卑职两个已经商量过了,两个人一起办事,一则,遇事有个商量;再则彼此监督,

  务必仰体大人嘉惠灾黎的仁心,每一文钱的米。都到得了灾民嘴里。”

  “有此存心,我听了很高兴。不过灾情紧急,你们要多多辛苦。还有,买米怎么买

  法,你们想过没有?”

  李经政和刘三杰相顾愕然,拿钱买米,还有个买法,怎么买?李经政想了想答道:

  “湖广、江西两省的公文,已经办好了。到了那里自然是先投文,请两省帮忙,召集米

  商议价。”

  “不是,不是!”汤斌摇着手说:“这一来就慢了。饱汉不知饿汉饥,讨价还价,

  大费工夫;说不定还有不法恶吏,从中操纵把持。所以投文可以,不必期望那两省帮

  忙。”

  听这一说,果然有些道理;看来买米确是有个买法,刘三杰便看一看李经政,老实

  说道:“我看请汤大人指示吧!”

  “对!”李经政对汤斌说:“请大人示下。”

  汤斌点点头,屈着手指,从容说道:“第一,你们一到先打听市价;第二,打听好

  了,找米商自己打交道,能便宜就便宜,不能便宜照市价买;第三,随买随运;第四,

  买到一半不要买了,你们等在那里听消息。”

  “是!”

  “还有件事,学程、朱讲究不欺的人,不肯做的;只是阳明之学,讲究推求本心,

  本心可质天日,做也不妨户

  无端发这么一段议论,所为何来?李、刘二人只好顺着长官的语气,同声称是。

  “你们到那里要说一半真话。说一半假话。真话是说淮扬灾情之重,百姓之惨;假

  话是说此地米贵如珠,一斗一金。”汤斌问道:“你们懂我的用意不懂!”

  说破了怎么不懂?假报行情、迹近欺人无怪乎说学程朱的人不肯做!

  因为其中别有妙用,李经政和刘三杰改变了计划,一个到江西,一个到湖北,一面

  买米,一面照汤斌的指示说“一半真话,一半假话”。这一半假话,打动了米商的心,

  一两银子一斗米,那就何必在本地卖米?到灾区去卖!

  于是运河、长江中风帆相望,触目尽是米商;到了淮扬,才知大上其当。有些米商

  不服气,扳高不售;无奈“货到地头死”,你不卖有人卖,米多得是。汤斌一看这情形,

  通知章钦文,转告李、刘二人,江苏的米甚多,价钱亦不贵,不必再在产地买米。

  接到章钦文的通知,李经政与刘三杰哈哈大笑,都觉得精明的商人,也会中了规行

  矩步的道学先生的计,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但也由此悟出了阳明之学的体与用,如果说

  汤斌所设的一计是诡道,则王阳明平宸濠,为了先声夺人,让叛逆惊疑迟徊,有所瞻顾

  起见,假造公文,说起兵多少万,分途围剿宸濠,岂非更不可取?

  “持正体第一!”李经政这样对刘三杰说,“欲行诡道时,尽不妨行。只是诡道亦

  须无碍于善类。”

  “是啊!”刘三杰深深点头,“其实湖广、江西的米商,闻风而集,钱还是有得赚

  的,只不是求取暴利而已。”

  “灾民头上取暴利,于心何忍?汤大人亦绝不会客商人求取暴利;不过话又说回来,

  能用这样的手段,令人无从求取暴利,这才是为政的上乘功夫。”

  汤斌就是在这样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忘记百姓的施政中,获得了属员的敬仰。平

  粜的米款,连运费只花了两万六千两银子,很快地归还了公库。当然,光是这些米是不

  够的;只是先动公款买米的奏疏一上,足以看出灾情紧急,皇帝特派一名侍郎专程到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