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李日(火呈)到福州探听虚实,以定行止的情形,说得凿凿有据。李光地不够朋友的名
气,在他的同年中,已经无人不知。
结果,陈梦雷免死,改为充军奉天,但李光地却不肯承认是他的力量。同时,他有
心排挤陈梦雷,亦是彰明较着的事实。陈梦雷虽得活命,一口怨气仍难咽下,在狱中写
下一篇与李光地的《绝交书》,其中有段话说:
年兄家居安溪,在六百里之外,万山之中,地接上游,举族北奔,非有关津之阻;
徜徉泉石,未有征檄之来,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徇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
殆不可问。
这是因为耿精忠在康熙十三年三月起事,而李光地在端午之前还到已经沦陷的福州
去过。
如果李光地真的是效忠清朝,则耿精忠在福州起事,闽南还安然无恙,大可出江西
北上。洁身自保,而起初请他叔父到福州探听消息;继于端午节前,亲入虎穴,此一行
有何理由,目的何在?陈梦雷所指的“其心殆不可问”,真诚诛心之论。
这篇《绝交书》由于徐乾学的协助,广为传播,使得李光地的“卖友”之名,喧传
入口。这一来,他在京里,立足不住,不能不“避风头”;在康熙二十一年,以奉母回
籍为名,请假回到福建。一住住到康熙二十五年,才又进京,当了翰林院掌院学士。
这是个异常清高尊贵的职司,向来非德高望重的翰苑前辈,不足以领袖群伦。李光
地的资望、人品、学问,都谈不到此;所以大家都看不起他,特别是徐乾学,处处与他
作对。如今因为郭琇同为同年,他来探望的用意,一则是拉拢交情;再则是看不惯徐乾
学和高士奇的行径,有意揭发,希望郭琇能够以御史的身分,上奏严劾。
“‘四方玉帛归东海,万国金珠贡淡人’这两句话,我也听见过。”郭琇问道:
“我就不明白,高淡人有何神通?能这样子得皇上的信任!”
“这话说来就长了。要从他的出身谈起——。”
淡人是高士奇的别号,一字江村。他跟陆陇其同乡,籍隶浙江平湖,但又自称杭州
人。
他的出身不高,而志向甚高,在康熙初年,自己挑了一担行李,到京城里去找机会。
天子脚下,万人如海,要找机会,真如大海捞针;兼以“长安居,大不易”,结果流落
在报国寺,卖字糊口。
有个人叫祖泽深,是明朝的总兵,大渡河之役,投降了清太宗的祖大寿的儿子,偶
然逛报国寺,看高士奇写得一笔好字;不由得想起一件事——索额图门下一个得势有权
的家人,要用一个读书人,替他料理文字,顺便教他的儿子读书。有点骨气的读书人,
岂肯做奴仆的门客?所以祖泽深虽“受人之托”,却一直不能“忠人之事”,这时看到
高士奇这般憔悴沦落,认为不妨试探一下。
高士奇心想,“宰相家人七品官”,做这个西席也可以;而且索额图是椒房贵戚,
声势煊赫,也许就此得能搭上了线,青云直上,因而欣然许诺。
索额图不好亲近文士,与明珠门下,大异其趣。因此,有一天要写封要紧的信,竟
一时无人可找;高士奇的东主,索额图的奴才,便把他荐了上去。这一下便升了级,成
为索额图的门客,相府里上上下下都称他“高相公”。
“高相公”善于做低服小,机巧灵活;索额图便把他举荐到御前,做南书房翰林,
成了天子的文学侍从之臣。
皇帝虽然崇信理学,也懂得西洋的天算之学,但文采方面,不过尔尔;却好高士奇
也是半瓶醋,跟皇帝谈起来,程度深浅相似,趣味亦相仿佛,所以十分投机,加上他那
一笔好字,着实可爱,便颇受信任。
高士奇事君,得个“小”字诀,皇帝只要找他,他一定在;皇帝问到什么,他一定
能够回答——高士奇不是什么博学高才,他另有诀窍,每天一早进宫,先找在御前当差
的小太监来问,皇帝昨天看了些什么书,说了些什么话,讲一件便送金豆一粒,多讲多
送,往往一袋子金豆,到晚上倾囊而出。因为如此,皇帝有所垂询,他早有准备;同时
皇帝的喜怒好恶,他亦无不了解,曲曲应付,自然合拍,成了皇帝左右少不得的一个侍
从。
他在南书房的职司是缮写密谕,加上他从小太监那里所得到的有关皇帝的起居动向,
因此他是最了解皇帝意旨的人,这就成了高士奇招权纳贿的凭借。祸福之间,往往决定
于消息的灵通与否,高士奇在这方面独擅胜场,所以他用“门路独真”的话作招摇——
这话不假,走别人的门路,力量达不达得到御前,大成疑问,亦无可究诘,只有高士奇,
随时可以找到跟皇帝进言的机会;当然他是用旁敲侧击,迂回婉转的方式,使皇帝在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