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刘山从一个兵士手中拿过了长枪,站在城墙之上,迎着从大漠吹来的朔风,刘山看了看天空,不知何时天空中的星光已经不见,凉州上空的天幕似乎又被什么笼罩了,风里夹杂着少有的水汽,刘山站在那里,感觉自己身上似乎落下了几星冰凉,待到仔细看去,却看到天空中零星的雪花落了下来。
大唐武德三年十月十四日,凉州迎来了第一场落雪,凌晨三点多,纷飞的雪花降落在凉州城头,零星的雪花纷纷扬扬,开始很小,然后慢慢变大,凌晨四点多,大地已经有些显白。
望着落雪,刘山似乎觉察到什么,冬季将以这场落雪为开始,来到了此时的凉州大地。当然,落不落雪并不是非常重要,只是这场雪带来的沉重感让刘山意识到自己和突厥的大战即将到来。
凌晨五点,刘山离开凉州城头,在城中雪光的掩映下,刘山赶到林蒙的住处。几乎是将睡的正酣的林蒙从热烘烘的床上拉下来的,望着睡眼朦胧的林蒙,刘山已经开始在桌面上给林蒙摆开了两军对阵的形势图。
刘山滔滔不绝的向林蒙开始讲述自己关于决战突厥的计划,而一旁的林蒙此时已经不是睡眼朦胧,而是双眼紧闭,就差鼾声从嘴里发出了。
这可能是历史上一场最为特别的高层讨论战争形势的场景,一个将军在详细评论两军的优劣和进军形势,顺便分析下一步作战方向和计策谋略的运用,而另一个已经不知道神游到什么地方去了。到最后,林蒙为了睡一个好觉,竟然将自己所有的军队就交托给刘山暂时带领。
后世在评论这场战争战前准备的时候,有的人就对林蒙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为何当时身为凉州镇守的林蒙在战争期间没有对凉州防务做到一个将军该有的关心和适时的调配。
林蒙对此的回答是他完全信任刘山,对刘将军的指挥和调配,他都非常的支持。
而背地里,和林蒙非常熟悉的几个人是听到另一个说法。
“娘的,这打的什么仗,这仗怎么能这样打。”这是林蒙私下里的抱怨,当然,对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林蒙的表现并不让人惊讶。当火药和热气球初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一个唐朝的边境守将对这两样东西的把握,就像是一个乡下老农初次进了大都市一般。而四十余万突厥骑兵陈兵凉州城下。依照林蒙的说法,他完全没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
林蒙很聪明,既然刘山有办法,有能力,他就将这么一个烂摊子全部交给刘山,反正到时候庆功,自己也不会少一份功劳。毕竟自己的军队参加了战争,而且还取胜了。到时候真的失败,他就将失败的原因推给刘山,反正这场战争完全由刘山策划。
武德三年十月十四日凌晨六点,在林府,刘山得到了凉州所有驻军调配的权利,时值大战在即,统一的指挥更能让军队有效的执行命令。而在以后可以影响唐初命运的凉州之战战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即将发散它璀璨的光芒。
第一百五十六节雪满弓刀(二)
凉州已经进入初冬,在中原地区树木的叶子才渐渐枯黄的时节,凉州已经迎来了冬季的第一场雪。或者也可以说,是这场雪将冬季带到了凉州边境。
冬日的凉州,清晨天色非常的暗淡,即使从林府出来已经不是很早,但是外面的天幕还是深深的灰色,地上薄薄的积雪发散莹莹的白光,人站在凉州街头,身上掉落零星的雪花。因为雪层很薄,踩到上面并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而且,落下的雪已经微微融化,地上的青石路面被融化的雪水打湿。
有几个骑兵从刘山身边经过,嘚嘚的马蹄声敲击着被雪水浸湿的青石路面,马上的骑兵见到刘山,赶忙向刘山行礼。刘山知道,这是早上守城的兵士要换岗了,他看了看兵士身上此时还显单薄的衣物,让兵士都将冬季的衣物加在身上。
就在此时,城外呦呦的号角声响了起来,这在凉州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几乎每一天,突厥的号角声都要响起,然后几百几千的兵士就开始在城外拼杀。就像每一天要演练的阵型一般,凉州的兵士若是早上不听见突厥营地里传来的号角声,倒是觉得有些什么地方不对了。
对于号角,骑兵们已经习以为常,大家都没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而此时刘山听着号角声,脸色微变,这阵号角声和平时有些不同,更加的低沉和悠远。刘山本能的感觉到什么,从旁边骑兵手中拉过马缰,翻身上马,就向着号角响起的北城奔去。
而此时的北城,城门已经紧闭,城外朦朦的雪地里,一队队的突厥骑兵举着长枪弯刀向着城墙这里压进。在城外,一队队的突厥骑兵开始集结,成片成片的刀枪像是丛林一般在突厥兵阵上闪亮,雪花飞落,衬着森寒的雪光,骑兵的队伍像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一般向着凉州城墙压了过来。
望着城下越来越多的突厥兵,城上的兵士已经将弩矢上弦,直指着城外,而在兵士旁边,巨大的床弩发出咯咯的弩机上弦声,牛筋制成的弩弦紧绷,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爆发感。
城上的兵士此时已经看出,这不再是前几天突厥兵几百几千前来挑战的架势了,此时城下聚集的突厥人马早已经上万。精通这边言语的一个突厥骑手将马催赶,跑到城下,向着城上的唐军邀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