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她刚坐下,便有卫兵入帐通报说有访客。清瑶心中一惊,自己毕竟客居吴军,怎么也不会有人来找自己吧。然而卫兵肯定地告诉她,来者指名道姓地来找她,清瑶才出帐相迎。
来人须发皆已花白,五十多岁年纪,但身着道袍竹冠,清矍飘逸,一眼看去便非常人。
“在下颍川徐庶,得知清瑶公主在此间,特来拜见。”
清瑶听到徐庶徐元直的名字,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她忙躬身回礼,然后将徐庶请入帐中。
清瑶知道徐庶是诸葛亮故交。先前曾在新野效力过先主刘备麾下,因曹操扣住其母亲而不得已投入曹营。不料母亲怨恨自己耽误儿子前程而竟然自尽,悔恨交加的徐庶自此在曹营中始终不设一谋。尽管如此,曹操知徐庶才能,仍一直颇为厚待,任为御史中丞。曹操去世后,徐庶便辞官归隐,不知所踪。有传言说徐元直在泰山隐居,不料竟然出现在这里。
“丞相常对清瑶提起徐先生,我一直钦慕不已,今日相见真是意外之喜!”清瑶道,“但不知徐先生来寻清瑶有何事见教?”
徐庶笑道:“徐庶早已远离宦海,再无意于三国之争。然而我见此间烽烟不息,百姓生计遭倒悬之危。公主身怀救民之能,却心有羁绊,袖手旁观。徐庶窃以为不妥,故而斗胆来谏。”
徐庶说完,清瑶脸色一白,清瞳中浮现茫然。
“多谢徐先生指点。清瑶何尝不知,只是蜀魏尚处停战协定之中,清瑶又岂能轻易背约?”
徐庶笑道:“敢问公主,当初缘何会同魏国协定停战一年的?”
清瑶想到当初协定是为了许昌疫区百姓的生计,突如醍醐灌顶一般。如果协定是为了救民,如今却反因拘泥于协定而听任战火绵延,生灵涂炭,岂非本末倒置了呢?
徐庶见清瑶变色,对清瑶会心一笑,像是明白了清瑶此刻心中所想。
“徐庶此行并非劝公主弃约参战。只是徐庶觉得,公主似乎正被停战协定所束缚,思考任何事,皆以停战协定为首位,反而偏离了当时的初衷。否则,公主这么些时日,不会思虑作为,仅在兵营方圆十里。”
清瑶满面惭色,躬谢徐庶为她指点迷津。她这些天来,满脑当真被两个念头占满:其一是约束自己,不致违背蜀魏停战协定,其二是在此基础上保护孙权,并尽量为东吴军做些事情。如今徐庶道破,令清瑶惊觉,自己的思维行动果然离当初的救民初衷渐趋渐远了。
“多谢徐先生指点,否则清瑶险些误入歧途。如今战事已入白热,曹魏援军亦在路上,清瑶恐紧迫之间行事不周。若徐先生已明眼看出眼下关键,清瑶恳请不吝赐教!”清瑶真切地问道。
徐庶微微一笑,道:“公主文韬武略胜徐庶十倍,何必妄自菲薄?徐庶并不知眼下战局关键,也没有去专门思考过此事。惟有一言,公主也许应该去淮河边上看看。”
清瑶心头一震,心知徐庶言指淮河,必有深意。送走徐庶之后,清瑶遂跨上战马,径直往北数里,直达淮河南岸。
这不见则已,一见淮河,令清瑶一时间心似乎跳到了嗓子眼。
原来淮河的水面几乎已漫到了堤防的顶上,放眼望去,一片大水滔滔,黑浪滚滚,竟无一个人影,情状恐怖异常。
难道这就是徐庶说的,百姓倒悬之危的来源吗?
清瑶突然想到很久以前听过关于淮河泛滥的传言,又想到如今正是初夏雨季,脸色立时变了。她策马沿着淮河岸边狂奔了一盏茶功夫,才见到人影,像是一群渔民正在收回他们的渔船。
“敢问众位大哥,淮河岸边为何人烟如此稀少?”清瑶远远地出声问道。
众渔民见到清瑶策马奔驰而来,脸色都非常难看,大多转过头去不看她一眼。终于有一人回头道:“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灾星?”
清瑶一愣,
自己怎么成为灾星了?不过她马上会意,知道灾星是指寿春交兵的两军,而身着一身铠甲的自己也自然被算在其中了。
“寿春交兵,打扰平民,实在抱歉万分,”清瑶下马行礼道,“但陛下正是为了关切百姓生机才让我前来察看的。是不是因为淮河有泛滥之险,才令淮河渔民撤离岸边的?”
听清瑶这番话说得真挚,众渔民神色皆见缓和。一人说道:“姑娘你全都猜到了。淮河每年夏天都会泛滥,连最通水性的渔人都不敢在雨季留在河边。我们应该是最后一条收走的渔船了。”
清瑶恍然,另一人愤愤地说道:“官府本来就不管我们死活,淮河一年年发水患都不理不问。现在又打上了仗,更不会顾及我们了。一些先前撤船的乡亲想回寿春城,竟被拦在城门外,听任我们露宿在战场边上,已经有不少人被军队误伤送了性命,如此下去还怎么活?”
清瑶听到噩耗,心中一酸。两军交阵之时,皆以争胜为先,稍有犹豫都会危及三军,如何顾得了平民?聪明如她,此刻也无能为力,除非战争结束。她不禁想起徐庶的话语,如果自己断然出手,真能令寿春战争早日结束,会不会是正确的选择呢?
“算了,跟他们多说什么也没有用。”一个渔民见清瑶沉默,叹道,“说不准那些带兵的家伙为了取胜还会掘开淮河,哪里可能为我们着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