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问起”谁能”,众将皆沉默了.在这么悬殊的力量差距面前,再如何悍不畏死的将领都只能认命.谁都知道,即使一时心血来潮带兵北上,最终也只是让八千士兵送死而已.
看来结论已经很清楚了,孙权长叹一声,便要下令班师,但此刻……
“清瑶愿往.”
自孙权带陆逊并一干将军全部愣住了.
他们早已听闻过清瑶以两千军平定云南,以及以三万军克取关中的辉煌战绩,皆知清瑶的本领远在寻常将领之上.如果此刻清瑶主动请命,岂不意味着她将有办法打赢这场看似不可能的阻击战呢?
然而,伴随着冉冉升腾的希望,他们也知道,让清瑶出战实在不妥.
“清瑶?你不是处于停战协议中,不能出战吗?”陆逊问道.
清瑶微笑着摇了摇头:”停战协议是为了百姓生计,岂能此时反拘泥于停战协议而不顾此间百姓呢?”
这是徐庶昨天向她提醒的道理。当时虽觉震撼,但那时因为她从来不曾思考过寿春的百姓生计,因此对这道理的理解依然模糊而抽象。然而,当一夜过去,大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就如此真实地在眼前时,一切是与非都变得泾渭分明,坚若磐石。
因此,虽然眼前交战的双方都不是自己的主公,清瑶也已明明白白地找寻到了战斗的意义,并愿意为之而冒上九死一生。
“丞相,这难道就是您让清瑶来东吴寻找的答案吗?”清瑶的脑海中不免闪过这个念头。她又清晰地记起了诸葛亮的临别赠言:一切从心,诚实面对。一念及此,清瑶再不犹豫。
“清瑶,陆逊感谢你愿意为东吴上阵拼杀。”陆逊认真地说道,“可是你本是来东吴探亲的,使你跟随大军到这里来已是失礼之至,再让你身入险地是万万不行的。即使东吴在这里一败涂地,我们也不会让你上阵,否则你让陛下良心何安?”
此刻帐下众将也不觉红了脸。他们内心是不想放弃寿春的,也的确从清瑶的主动请缨中看到了保住寿春的希望。但陆逊谢绝清瑶出阵的理由于情于理都无法辩驳。两难之中,帐下又陷入了一片沉默。
刚才孙权一直没有说话,此刻猛地站起说道:“清瑶,你还想着为那些百姓拼命?你忘了昨夜那书生怎么出卖你的吗?”
清瑶想到昨夜一幕,眸光不禁有些黯然,叹道:“他见自己女儿受辱,情急想出的下策,也无可厚非啊。若清瑶有难,舅父想必也会一样做的吧。”
孙权一怔,周泰忍不住插嘴道:“陛下想这么做可难了。”
他在回来的路上同孙权,清瑶聊天,已知道了这件事情。
孙权和清瑶奇怪地看着周泰,他到底想说什么?
“周泰的意思是,陛下要找出一个比清瑶姑娘更美貌的女子给那魏军,只怕找不到。”
帐下哄堂大笑,沉重的气氛一扫而空。孙权莞尔,不料这莽汉倒也诙谐。清瑶晕生双颊,女孩儿家,听别人夸赞自己美貌,总是开心的。
孙权止住笑,正色道:“瞎扯够了,我主意已定。周泰,叫禁卫军来,带清瑶回帐,好生照看。丞相,准备班师吧。”
陆逊鞠躬答应,营中隐约有叹息声,但大多数人已认同了班师的决定。
周泰走到清瑶跟前,说道:“清瑶姑娘,回去罢。”他方才心中也经历过一番斗争,然而对于周泰来说,眼见这个小女娃儿上阵送死是万万不可能的。
“周将军!”清瑶突然说道,“你不是一直对清瑶取走襄阳一事耿耿于怀吗?如今清瑶愿北上阻挡魏军,为东吴守住寿春,不是正还了这个人情吗?”
周泰听清瑶突然提起此事,顿时脸涨得通红。孙权大怒道:“周幼平,你真的这么胡说过?”
周泰大慌,吃吃地答道:“当我没有说过好了。”这句话便是默认自己说过的了。
孙权横了周泰一眼,走下来拍了拍清瑶的肩膀道:“这完全是两回事,襄阳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也千万不要过意不去。能助你北伐成功,舅父心里高兴得很,可明白了?”
清瑶回眸,凝视着孙权道:“清瑶请缨,其实也是为了自己。不论是不是有襄阳一事,这次清瑶若袖手旁观,任舅父伐寿春无功,清瑶都会良心不安的。”
孙权和陆逊神情耸动。他们无法理解清瑶缘何为这浑不相干的战争良心不安,但他们知道清瑶向来颇有见地,所言必有深意。
“若是舅父此番轻易放弃水患中的寿春,天下百姓必然将穷兵黩武,漠视百姓,遇难辄退,自私自利等一干罪名加于舅父。以后舅父再欲北上中原逐鹿,还有谁会信任,拥护,迎接舅父?岂不令这一战赔上了东吴全国的信誉和名声?这一战归根结底是舅父因清瑶而打的,若反而给东吴带来这么沉重的代价,清瑶良心如何平安?!”
果然,清瑶言毕,孙权和陆逊的脸色刷的白了。一经清瑶点破,眼下这个看似身外之物的寿春城,原来根本放弃不得。而区区寿春城的弃保决策问题,更成了无数古人至理名言的缩影.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第一篇即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