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道:“你应该知道,蜀军迟早会有北伐一战,为此我们一直在汉中训练将士,积攒物资。
如今战备情况已经很乐观,再加上你平定了南中,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也许北伐就是最近一年的事情了。
你对北伐方针有什么想法?”
清瑶一怔,吃吃地道:“丞相是在考我吗?”
“就算是吧。”
清瑶将双目闭起片刻。其实她对北伐的策略经常在思索,
因此这一问她早该有准备了。她需要的只是整理一下千头万绪。
“我对于北伐的想法和丞相一样。”清瑶答道。
“能说得具体一些吗?”
“丞相当年曾经对先帝说过,使一上将兵出荆襄向宛洛,而先帝自率大军出秦川向长安。
清瑶也是这样想的。”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这自然是最理想的状况,但现在荆州丢失了,该怎么做?”
清瑶沉吟,诸葛亮道:“你是不是也像很多人劝我的那样,应该放弃北伐。”
“当然不是,即使我们不北伐,魏国也迟早会来攻打我们的,
就像这次一样。”
诸葛亮笑道:“既然如此,该怎么做呢?”
清瑶道:“清瑶觉得,荆州即使丢了,也不能只从秦川进军,
那样魏军的防守就太容易了。”
诸葛亮道:“你的魏延叔叔经常向我出一个主意,说他如果带一万精兵,从子午谷奇袭长安,可以令魏主将夏侯楙怯战而逃,因而能配合我大军直取长安,
你觉得可行吗?”
清瑶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诸葛亮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不是吗?”
清瑶道:“我不是说这计策不能成功,只是如果让魏将军带这支军队,清瑶觉得凶多吉少。”
诸葛亮点了点头,清瑶在委婉地提醒诸葛亮,魏延在建宁的表现让人无法放心。之所以没直说,是因为对长辈直言指责有些无礼了。
“那么,如果换一个能干点的将领,如何?”
清瑶陷入了沉思。
“譬如说,让你去行吗?”
“我?”清瑶惊道。难道她在诸葛亮心中已经是那个“能干点的将领”了吗?
“我没有说命令你去,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请恕清瑶直言,清瑶大概有五成把握能将这支分队平安带回来,但对于攻陷长安,
清瑶没有任何把握。”清瑶这次显然思索得更认真了些,但她终于还是摇了摇头。
“继续说吧。”诸葛亮见清瑶看着自己,笑着问道。
“清瑶只是觉得,长安对魏国雍凉地区意义深重,我想魏军即使普通士兵也明白这一点。即使不为朝廷着想,士兵都是向往荣誉的,
轻易放弃长安,恐谁都无法接受。除非夏侯楙不但胆怯逃走,还逼着守军跟他一起逃,或是主动开城,才有些微的成功希望。否则,哪怕一千士兵选择留守都会使长安成为一座坚城。”
“了不起!”诸葛亮羽扇击案,
将清瑶吓了一跳。
“能不止考虑将帅,还能对寻常士兵的心理体察入微,真了不起。”诸葛亮笑道:“这也许就是你能够在建宁一举逆转乾坤的原因吧。”
清瑶不好意思地笑笑,但听到诸葛亮说道:“现在请你看看这个”,神情又是一变。
诸葛亮交给清瑶一封信。清瑶打开竹简,原来是一封孟达写给李严的信。
“这是李正方今天日间遣人交给我的,他和蜀汉降将----上庸孟达是好友,孟达在魏国受人排挤,因此想叛魏归蜀。
他希望联络我们,在我们起兵攻长安的时候一道起兵,攻取洛阳。你看,这是不是你希望看到的中原奇兵?”
清瑶道:“上庸的确可以称为反攻中原的奇援.但清瑶觉得必须收缴孟达的兵权,
换一个能干的将领主持上庸.否则魏国大军平叛易如反掌.别的不说,即使是距离上庸最近的宛城,有司马懿所练的三万精兵,孟达就绝敌不过.”
提到司马懿的名字,连诸葛亮也神情一紧.清瑶多年来一直留意义父和丞相提及曹魏将领,唯独司马懿得到了诸葛亮”不在我之下”的高评,并在商量北伐大计时始终置于第一位考量.
而司马懿的真实本领,清瑶也领教过.这一次五路伐蜀,不就是此人出的主意吗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我也是这样想的,那么你觉得谁适合去?”
清瑶道:“李严将军能独当一面,又同孟达交好,丞相觉得他可以吗?”
诸葛亮道:“李正方可以在劝降孟达上出一些力,但是他无法主持上庸。孟达是一个有野心要实权的人,否则不会一再叛国。
如果要孟达居于李正方之下,迟早要掰。再说,即使李正方能够在上庸掌握实权,他最多能令上庸变成第二个防御稳固的永安,虽然可能防住司马懿,但对北伐用处不大。”
清瑶秀眉一蹙.要一个攻守兼备的将领,不但要抗住司马懿,更要担起当年关羽也没做到的北伐宛洛的使命,放眼蜀中,还能有谁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