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曹操赶至,刘璋忙问计于曹操,时张松、法正、黄权、刘巴、董和等人皆在.曹操与众人见礼完后,才不卑不亢的道:"今天子蒙难,主公乃汉室宗亲,正宜挺身而出,发兵讨贼,上慰天子在天之灵,下安百姓之心."一番话说的义正词严,忠义凛然.
众人有闭目沉思者,有摇头反对的,有附和曹操之意的.刘璋一时难决,道:"虽说如此,可蜀中远离长安,中间又隔着汉中,张鲁与我益州又素有仇怨,若要发兵讨贼,势必要借道汉中,这如何可行!"
曹操道:"主公与张鲁之仇乃私仇,李傕等人残害帝君,此乃国仇,相信张鲁也不会不顺从大义,必会借道."
张松道:"不可,只恐出师有路,回军之时却无归路,一旦大军得胜而回,倘张鲁闭关不纳,则大军无路回蜀中矣."
曹操正欲趁此机会掌益州兵权,岂容他人破坏,虽然跟张松的关系也不错,此时不得不出言道:"张公所言未尝没有道理,可张公想过没有,此次天下各路诸侯都起兵前往讨贼,而主公身为汉室宗亲却对此事不闻不问,试问天下之人会作何感想,主公又何以面对天下人!"
一席话说得张松无言以对,默然不语.其他人见张松也讨了个没趣,此时谁还会出言反对.
刘璋一想也觉曹操说的有理,自己身为汉室宗亲,在此事上岂能落人之后,于是道:"孟德之言有理,等和张鲁议定借道一事后,便出兵讨贼."
时张鲁在汉中得知此事后,问计于阎圃,阎圃道:"此乃天下大义,刘璋与主公虽有杀母之仇,俗语有云恩怨分明,主公不妨借道与彼."
张鲁想了一下,担忧道:"倘若出兵讨贼是假,趁机来取汉中却如何是好?"
阎圃道:"以刘璋为人决不会出此下策,就算他有趁势取汉中之意,主公可令各处严加防范,不放彼大军入城,料亦无大碍."
刘璋得报张鲁允诺借道,于是下令起兵三万,以曹操为大将,张任副之,前往讨贼.虽然刘璋为人懦弱,可也不是傻蛋,曹操新来,自然也会防着曹操一手.
李傕、郭汜二人在长安闻知天下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前来讨伐,才知道自己二人捅了个马蜂窝了,光赵信那一路十万兵马便令他们毛骨悚然,赵信昔日神出鬼没,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的手段,二人至今想来都不寒而栗,光其手下那些猛将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今日又有传言赵信收服了吕布,要是加上吕布这绝代猛将,那赵信的实力简直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还有冀州袁绍的十万兵马和其余各路兵马,这些人同时出兵,声势比起当年十九路诸侯会盟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董卓昔日的威势尚不能与十九路诸侯相抗,何况李傕、郭汜二人,各路诸侯大军未至,二人便已开始谋划退路了.两人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得求教于贾诩.贾诩当初就强烈反对二人谋害献帝,早已料到会有今日,心中早就想立刻李傕投奔他人去了,只是一时不得便,只好继续待在李傕身边.此时为二人设计道:"为今之计只有弃了长安远奔他方,或许还能存身保命."
二人也正有此意,可想想周边的势力,觉得无处可去,问道:"依文和之见,我等该投何处去?"
贾诩道:"陕北张济向为二位将军所败,如今只苟延残喘,今二位将军正可引兵夺其基业,以之为家,或可拖住各路诸侯."贾诩这里用了个'拖'字,就表明对此事也不是很看好.可李、郭二人哪里还能顾的上这许多,此时病急乱投医,只要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行.便依贾诩之计,此时各路诸侯离长安尚远,二人便仿效董卓当年之计,尽挟长安百姓赶往陕北之地,长安也与洛阳一样经历了一场浩劫.
驻军洛阳的李乐却比他们干脆多了,一听到消息,二话不说便弃了洛阳,逃回老家安邑.
以赵信对袁绍的了解,知道要是没什么实际的利益吸引袁绍的话,他是决不会对此事如此热心的,此时李傕等人手中除了地盘外还能有什么,由此便可猜到袁绍的意图.赵信暗笑袁绍不知死活,竟敢想在自己口边夺食,于是令大军倍道而行,急速赶往洛阳.
以袁绍兵马的行军速度如何能比得上赵军的速度,自是赵军先赶到洛阳,赵信占了洛阳之后便不再西进,全力整顿洛阳防务,如今的洛阳虽然久经战乱,可当初被赵信从董卓手中救出的数十万百姓如今还是有很多安居在洛阳.这些人对赵信感恩戴德,敬奉有若神明,闻知赵信大军开进洛阳,那个情景啊,简直是万人空巷,夹道欢迎.
袁绍闻得赵信先占了洛阳,顿时大怒,急催兵马赶往洛阳.等赶到洛阳时,袁绍对于自己所干的蠢事也大感后悔,急急的赶到洛阳所为何来,难道还真的能根赵信决一雌雄么,且不说如今的形势不容许,就算没有顾忌,难道还能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从赵信手中夺得洛阳么,有了颜良、鞠义两次的大败,虽然袁绍一向心高气傲,可也不得不承认赵信在训练士卒方面有一手,自己麾下的兵马不是人家对手.
赵信闻知袁绍兵至,不顾众将反对,一边令兵马弓上弦,剑出鞘妥加准备,一边下令大开城门,自己登上城头相候.袁绍正进退两难之时,得知洛阳城的异状,便领着众人催马赶去.
赵信在城头远远看见袁绍帅旗,不一会,袁绍赶至城下,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