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武器方面。
清军方面,单只是野战炮就投入了150门,攻城炮40门。
俄罗斯方面,毛瑟枪654支,另有短枪18支。
从人数比例上来看,清廷这边是二十多人暴打一个流浪汉:从武器装备上来看,清廷这边几乎是以一门炮对一支毛瑟枪。这场仗如果想要不赢,那绝非是普通人能够办到的。
所以有关清军远征雅克萨,因为悬念的缺乏,而变得乏味已极。
事实上,这场战事,不过是一次军事外交而已。
而且这一军事外交,是以康熙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让步而达成的。
在中俄谈判过程中,清廷这边毫无原则地放弃了以尼布楚为中俄边界线的事实边界,却自甘退让到额尔古纳河。牺牲了如此之多的土地面积,让沙皇派出的谈判大臣,差一点因为过度亢奋,闭过气去。
沙皇因为占了天大的便宜,凭白得到了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兴奋过度,而康熙这边,却也是一笔大为划算的买卖。
这笔买卖划算在什么地方?
噶尔丹!
在这厮手里足足有三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说孰轻孰重?
所有的战争,无论如何一个打法,究其实质,都只不过是一场交易。
史学家和所有的爱国人士,在这件事情上给了康熙以无限的支持。因为当中俄双方的条约签订之后,与噶尔丹私交甚笃的俄国西伯利亚总督戈洛文立即被调离,俄国边界上的卡哨上,均接到了禁止向噶尔丹输出军火的命令。
噶尔丹已经被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偏偏在这么个节骨眼上,负责管理北京佛事的伊拉古克三世活佛,来找噶尔丹,向他传达五世“达赖喇嘛”之圣谕,命他立即起兵,强迫康熙交出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活佛。
在这么个节骨眼上,哪怕是噶尔丹稍微有一点点的心眼,他也会听出这个“圣谕”明显不对头。
噶尔丹也确实是不缺心眼。
他只是心眼不够用而已。
这就注定了他最终的宿命。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月。
第十一章 西疆烽火
1.乌尔会大战
1690年3月,噶尔丹率二万人马出发了。临行之前,他向俄罗斯求助,要求双方合击喀尔喀。
俄国方面答复说:你打,你尽管打好了……我们俄国人,在道义上是坚决支持你的。
噶尔丹无奈,只好孤身上阵,杀往喀尔喀。
此时,康熙早已派出了一支奇怪的队伍前来迎战。
这支队伍的领队,是理藩院尚书阿尔尼和兵部尚书纪尔塔布。这哥俩带了两万人为左翼部队,另有理藩院侍郎文达、都统额赫纳率军六千余人为右翼,大家在荒山野岭到处乱走,寻找噶尔丹的大队人马。
看看康熙派出来的这个阵容,兵部尚书和都统,这倒罢了,毕竟是带兵打仗的武将。可是理藩院里出来的人,莫不是坐而论道的文臣参谋,充其量不过是个军事研究员,让他们成为前线主战官,明摆着是康熙的脑子进水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场战争发生在西疆,中原和江南的军事将领,成少有谁能够派上用场。理藩院虽然只不过是一个军事研究机构,可好歹,这些研究员们总比别人更了解噶尔丹,不派他们上场,还能指望谁?
于是研究员阿尔尼带着两万人马,没头没脑地在荒山野岭乱走一气。一口气跑到了贝尔湖,停下一看,晕,那噶尔丹竟然就在贝尔湖的对岸,正在排兵布阵。
赶紧掉头,往贝尔湖的对岸奔跑过去。这贝尔湖的面积可真是不小,阿尔尼从6月6日开始奔跑,整整跑了两个星期,直到6月21日才赶到地方。远远地看到噶尔丹的大营,阿尔尼急忙翻兵书:……这个战争是怎么打法呢……看看这一页,有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错,仗就是这么个打法,冲啊!
累得半死不活的清兵们,向着噶尔丹的大营跌跌撞撞冲了过去。
乌尔会大战,就此爆发。
话说那佛门之地。端的是智慧博大精深。从佛门里走出来的人物,随便挑一个,都有着惊天动地之能。这噶尔丹身为温萨活佛四世,那更是了不得。此人的军事天才,举世罕匹,他在征战中所使用的战术,大都是他随机发明,用完就扔,从来不用第二次。
这一次噶尔丹迎战阿尔尼,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结阵以待。可怜军事研究员阿尔尼,哪里又晓得这些,他只管命令清兵全线出击,冲撞噶尔丹的大营:另一方面派了偏师,去袭击噶尔丹的后营辎重。
哇哗哗,清兵们喘着粗气,举着刀子,呐喊着冲了上来。
噶尔丹的部下不慌不忙,人手一杆火枪,瞄准了清兵,放!砰的一声巨响,就见清兵一如热锅上的炒豆,被打得噼里啪啦满地乱蹦。
持火枪的士兵退后,弓箭手站了起来,嗖嗖嗖一通狂射,射得清兵惨号连天,刺猬一样拖着翎箭满地乱窜。
弓箭手退后,火枪手又填好了火药,凑到前面,一声命令:放!又是轰的一声巨响,硝烟弥漫之中,清兵已经是连哭都哭不出声来了。
阿尔尼见此情形,登时大急道:冲啊,往上冲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给我冲上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