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_雾满拦江【第二部完结】(66)

  这些地,有的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正北,有的在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水下面,还没有升到陆地上来。所以呢,皇太极的手下拖儿带女,总计30万人转行成为乞丐。

  但是这些乞丐,个个跟孝庄一家都是铁打的交情,于是经常有乞丐进宫,问候孝庄老太太的身体健康:太后吉祥,好久不见了。孩子他爹新近要了两个窝窝头,请太后品尝品尝……

  总之,闹得很不像话。

  当小顺治把家搬到北京城里的时候,正白旗大批上访人员亦步亦趋,一边要饭,一边喊冤。于是多尔衮指示说:现在我们各级领导,要严厉打击越级上访与非法上访案件。

  但是上访人员是越来越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正在关注着,忽有一个太监生孙东西出列,曰:据臣多年的研究,上访人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精神病…

  让这个太监生一搅和,局面更加乱成一团糟。

  临到了鳌拜主持朝政,镶黄旗的上访人员愈发地鼓噪。因为这些上访人员和鳌拜一样,都是小康熙的老家臣。以前是多尔衮摄政,把这些上访人员或抓或关,就连老干部鳌拜都遭受到了多尔衮的政治迫害,三次险些丢命。现在老干部鳌拜被解放了,主持工作了,镶黄旗的冤假错案,也应该平反了吧?

  但是鳌拜知道,冤案的平反,从来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当年多尔衮手下的造反派们,现在多数已经进入了领导班子,窃据了重要领导岗位……比如说在辅政的领导班子中,就有一个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的头儿。

  所以给镶黄旗平反这件事,也就不好办了。

  鳌拜说: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

  10.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为了争取造反起家而进入辅政班子的苏克萨哈,鳌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听说苏克萨哈家里有个丫头嫁不出去,鳌拜二话不说,立即用了一顶华丽的轿子将那个丫头抬回来。不由分说,硬是塞给了自己的儿子。两家联姻了,事情应该好办了吧?

  没那事。

  苏克萨哈,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头一个是户部尚书苏纳海,正白旗出身。第二个是直隶总督朱昌祚,汉军镶白旗。第三个是保定巡抚王登,汉军镶白旗。这老哥仨,都是当年镶黄旗冤案的受益者,镶黄旗被枪走的那些地,如今都在他们家里呢!

  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平反冤案。

  苏纳海说:太监生孙东西说了,上访人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精神病。

  朱昌祚说:要打击非法上访,要警惕民间恐怖主义行动。

  鳌拜不敢怠慢,立即进宫。孝庄老太太说:阿拜啊,你要立即把这些混入朝廷中的造反派清理出去,纯洁组织。

  鳌拜:领命。

  孝庄老太太:……还有,皇上是明君,心慈手软,所以你要……

  鳌拜:明白了。

  于是入朝,小康熙唱白脸,主张对造反派们宽容;鳌拜唱红脸,要求严肃法纪。于是这些多尔衮的余党统统被送入大牢,再拖到菜市口一刀切了。

  羽翼被翦,造反派的总头目苏克萨哈也在辅政大臣的名单里消失了。

  镶黄旗的乞丐们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蜂拥冲入自己的家,将在里边已经住了好多年的造反派们掐住胳膊腿扔了出去。

  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越来越好。

  然而就是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帝国主义又在蠢蠢欲动,悍然干涉大清国内政,引发了北京城中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灾难:

  汤若望案件。

  11.历法大战

  话说那洋鬼子汤若望,原本是耶稣会教士,甘为帝国主义对大清国文化侵略的急先锋、马前卒,成为帝国主义在大清帝国的代言人。

  自打来到中国之后,这洋鬼子就没消停过。他悍然干涉我国内政,立了康熙为帝:然后又悍然干涉我国天象,写了本《时宪历》。

  正是这本时宪历。激起了广大爱国群众的强烈愤慨。

  遂有前明遗老杨光先率先杀出,上书朝廷,声讨了汤若望的三大罪状:

  第一罪:老汤公然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下了“依西洋新法”几个字。这几个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的旧法不好吗?明摆着是在侮辱中国人民嘛。

  第二罪:老汤的历法,只推算了200年。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大清国只有二百年的国祚吗?其对大清新政权心怀不满、诅咒颠覆之心,昭然若揭。

  第三罪:新法颁布之后,先帝爷就龙驭归天了,这难道是偶然吗?明摆着,这是帝国主义的一个大阴谋……

  据此三罪,杨光先伏地叩首,请求把洋鬼子千刀万剐,不然的话他就不活了。

  可是鳌拜那厮,竟然跟帝国主义的代言人老汤一个鼻孔出气,合穿一条裤子,硬是不理睬杨光先。

  杨光先大怒,就拿了老汤的历法一翻,哈哈哈,发现老汤在上面公然注明:1665年1月16日下午3点26分,有日食。

  有日食就好,有日食,就不愁整不死你老汤!

  于是杨光先飞跑了去找懂天文历法的人,掐指一算,曰:这个老汤,果然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日食明明是下午3点11分嘛。

  两家推算的时间,相差15分钟。由是杨光先大喜,就在北京城中,设下擂台,要以国学历法挑战汤若望的帝国主义侵略。朝中百官听了此事,莫不是大为振奋,遂先派了兵丁杀入老汤家中。发现老汤此时正卧病在床,不管那么多,一条链子锁了,然后大家聚集在紫禁城下,搭了高台,开始平心静气地等日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