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也派人来劝说造反,张白骑毫不犹豫将秦家派来涪陵郡的人全杀了。
这些做完,徐和兵败成都的消息也传来了,张白骑纵然已经划清了与益州士族的界限,也安分守己表示忠心,但他还是怕,他料不准郭嘉会不会拿他开刀,司马俱死了,徐和多半也必死无疑,黄巾将领中张燕从投效郭嘉的第一天就被郭嘉看重,张燕也全心全意为郭嘉效力,张白骑怕自己人头不保,于是负荆请罪,下场再惨,命应该能保住吧。
其实郭嘉这两日也心绪不宁,他担心张白骑真给了他一个必须痛下杀手的理由。
黄巾余部四将,司马俱御下不严恶贯满盈被他杀了,徐和造反兵败也被他杀了,张白骑如果落得同样下场,太平军中出身黄巾的将士们恐怕会心寒呐。
不论该不该杀,杀了之后又有没有人拍手称快,那些将他视为反贼的诸侯们定会大肆宣扬他擅杀功臣的暴行,听风是雨的人恐怕对他的敌对与排斥又重了一分,有志之士止步益州,郭嘉想要招贤纳士也孤掌难鸣。
现在的局面,是郭嘉喜得乐见的,公布了司马俱在巴东郡的恶行,徐和贸然造反已无须再论,张白骑负荆请罪,郭嘉心中暗喜,瞧见张白骑亲口认错,并且重罚自己打了军棍,足见其诚心了。
伸出双手弯腰将张白骑扶起,将他额前散乱的发丝撩开两边,郭嘉动容道:“张将军,有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一念之差并未造成恶劣后果,现如今你也已经惩戒了自己,我心甚慰,却也沉痛难当,司马将军与徐将军的所作所为令我痛彻心扉,大业未成却有兄弟辞世,我是心如刀绞啊。张将军,你快去治伤吧,在成都养好身子,再返回涪陵郡。”
张白骑卸下荆条,泪如雨下地朝郭嘉感恩一拜,垂首倒退数步后转身离开了大将军府。
在郭嘉身后立在大堂门槛处的徐庶微微眯起眼睛望着张白骑血肉模糊的背影,心中轻叹。
张白骑,好自为之。
第四十九章 科举取士
太平军中隐患消除之后,郭嘉下一步的动作就是从士农工商着手进行改革。
但凡变法,无不是触犯权贵利益,但从根源来看,统治阶级内部如果不是腐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若不是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谁又会愚蠢到与统治阶级对着干?
要是太平盛世,郭嘉想要变法,那是找死,因为被侵犯了利益的阶级戮力合心定会让他不得好死,可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形势与春秋战国时倒有几分相似,而那时,率先变法领先敌方一步的诸侯国,都能从中受益,强盛一时。
举孝廉茂才在西汉初年的确对大汉强盛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但随着统治阶级的腐朽,宦官与外戚轮流把持朝政后,举孝廉的取士之途便成了门阀兴起的土壤,举荐才士也成了以权谋私的途径。
最终门阀强盛,到魏晋时期有了九品中正制后,则出现了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郭嘉想要变法,走在时代前沿,却也如走钢丝般命悬一线。
也因此,他每一个决定都要小心谨慎,对待益州士族是先招抚,后示弱,等待机会逐步削弱打压,最后再完全拔除这颗毒瘤。
在刘焉入主益州时就曾经打压过益州豪强,加上贾龙叛乱,刘焉残酷镇压,对益州士族造成重创,郭嘉入主后两方相安无事,可借着荆州之败铩羽而归的机会,激反了徐和,给了益州士族一个机会,的确有不要命的跳出来为徐和摇旗呐喊,郭嘉就有了借口向益州士族发难,而这一次,手腕也并不残酷,如同抽丝剥茧一般逐步削弱益州士族的势力,在造反平息以后,处置了不少益州士族豪族,经历了刘焉与郭嘉先后两次打压的益州士族这时,想要再反郭嘉,恐怕为时已晚,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徐和叛乱之后,郭嘉向他统治下的益州十四郡下达了求贤令,亲自手书一篇言辞激昂的文书,首先便对天下有志之士进行了一番抨击。
骂他们只会求田问舍,不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而后又在文中恳切地表达了希望有才之士来出仕为官,造福苍生,一展所长,剖蚌取珠求贤若渴之心可谓诚挚至极。
在末尾,注明了腊月初十,大将军府恭迎有志才士前来应试。
腊月初十,成都大将军府里里外外人山人海,从议事堂外的庭院到府外宽敞的街道上,摆满了矮桌和坐席,每个座位上都坐着一人,大多都是年纪轻轻的少年郎,他们手握笔杆,下笔如飞,在桌上的蔡侯纸上落下行云流水的笔墨。
这时纸张很贵,算是奢侈品,郭嘉自己收藏的书籍都是竹简落在一起的,平日手书也都是用竹简,但是今天,他却奢侈了一把,给这近千人的士子用上了蔡侯纸来答题。
郭嘉大方,因为这是不容儿戏的国家大事!
举孝廉发展下去就是民族隐患,所以郭嘉要推出科举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从郭嘉眼前出发,他推出科举制可以收揽天下寒门子弟的投效之心,因为他们的出身,别的诸侯太多都看不上眼,而郭嘉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只看你的才华。
这是收心之举,但对于推动民族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