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阅卷的工作终于结束了,戏志才等人也都根据答卷上的表现分出了高低之别,从中选拔出了近四百名士子,只留下了秦宓,张松,彭羕三人,这三人有资格进入益州府做官,其他人都会分派到地方上去。
在正式将选拔的官员派去地方前,郭嘉已经从戏志才口中得知了张松的情况。
蜀郡张家随着张肃响应徐和造反失败后已经遭受了重创,如今是张松挑起大梁,在事发前,两兄弟曾有过一次激烈冲突,详情不得而知,却应该是就是否造反而有不同意见。
郭嘉亲自接见过张松,此人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但神色气度倒有大家风范,荣辱不惊,言谈举止落落大方,面对郭嘉时坦言兄长造反之罪并非张家本意。
对于张肃造反的事情,早有定论和处置意见,郭嘉也不想再提旧事,与张松开诚布公倾心一谈,彼此不计前嫌。
就在成都降下大雪,一片白雪皑皑之时,落下帷幕的益州第一场科举,为郭嘉的统治步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郭嘉在成都的大将军府中,权力机构有两个部门,第一个便是益州府,统领益州全境军政事务,在内任职者以戏志才和徐庶为首,甄俨,甄尧,秦宓,张松,彭羕,萧仁,萧义。名义上虽然是如此,但实际上军事决定都是由郭嘉亲自拍板,而萧仁与萧义因为执掌亲卫军,就职位而言,也在益州府之中。
第二个部门便是御史台,由修齐治平四人任职,执掌监察之权。
这实际上是和西汉初年承秦制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相似的。
丞相主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权力是分开的,后来被外戚独掌朝政,一手遮天,也就开始胡作非为,祸乱朝纲了。
至于后来的三公九卿,多半也都比不上外戚或权臣“录尚书事”代皇帝决断政务有权力,郭嘉设的益州府先将军政与监察权分开,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安排,一方面是要精简官吏制度,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只有益州这么大的地方,将来真有机会时,他才会把三省六部制搬出来。
第五十二章 低调完婚
寒冬时节,成都大将军府外。
站在府门外俯视阶梯下数百之众的郭嘉不怒自威。
台阶下队列而站的男子大多都是还未行冠礼,不满二十的少年郎,平均年龄恐怕只有十**岁,他们仰望着郭嘉,坚定严肃的脸上还有几分稚嫩。
“你们年纪轻轻却已出仕为官,想必有不少人都忐忑不安,但是我希望你们打起精神,相信自己,英雄出少年,所谓有志不在年高,甘罗拜相就是你们自我勉励的典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们大多出身贫寒,甚至不少人家中都有不堪回首的血泪往事,即将上任各地郡县成为父母官,万事要以百姓为重,在上任初期必定会有难以想象的阻力与困难,可我也相信你们不会令我失望的。”
说到这里话音一顿,郭嘉俯视众人,没有从他们脸上看出胆怯的表情,满意地微微一笑。
负手而立的他再次严肃地说道:“你们到任之后,凡事三思而后行,决断政事不可为所欲为,应集思广益,听得进逆耳忠言,关乎刑罚之事更要做到让百姓心服口服。只要我郭嘉在一天,我的治下就只有一个原则,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赏罚分明,恩威并举,律法是维持秩序的利刃,宽仁是百姓信服的源泉,你们既要做到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又要做到爱民如子,一视同仁。若是有人居其位而不谋其政,我是不会姑息养奸的,但凡有人滋生骄纵贪乐之心,还望每日自省,防微杜渐。”
那些仰望着郭嘉的人充满敬畏,只言片语已经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郭嘉寄予的厚望与信任,心潮澎湃不已,激动地难以自持。
缓步走下阶梯,郭嘉来到立在众人一旁的甘宁,许褚,典韦三人面前,郑重地对三人说道:“又要辛苦三位将军了,此行恐怕会有数不清的阻挠,还望斟酌行事,安抚为主,武力为辅,若是有人蓄意煽动百姓者,可诛首恶,万万不可屠戮无辜百姓。”
三人抱拳领命后,郭嘉也不再多言,大手一挥,令众人离去。
望着浩浩荡荡从成都四面而出的队伍,郭嘉无声一叹。
“主公,可是担忧各地士族豪族反应过激?”
戏志才来到郭嘉身边,多口一问。
这一次,郭嘉准备妥当之后,对益州士族要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将地方行政大权握于掌中,酿造的后果,除了益州官场的地震外,恐怕还有难以预料的叛乱,所以,甘宁,许褚,典韦三将率军,秦宓,徐庶,张松随军,一同随着这些新任官吏走马上任,帮助他们安定地方。
“造反要流血,变法也要流血,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有些事,不可避免,姑息一时,后患无穷,快刀斩乱麻,当断则断吧。”
返身朝府内走去,郭嘉又对跟在身边的戏志才说道:“我与甄姜的婚事,挑个黄道吉日,尽快办了吧,一切从简。”
……
过了数日,仓促举办婚礼的大将军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却并不铺张,宴请的宾客也都是郭嘉身边最熟悉的人。
在郭嘉眼中,婚礼只是一个形式,也没必要闹得人尽皆知,所谓与民同庆只会是他一厢情愿,反倒容易遭人诟病,索性就从简从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